穿青衫匹马单枪万人欢送,接幕府紧急命令急速启程。
穿青衫:指身着青色衣服,象征军人身份。
匹马:单独骑马。
单枪:单独持枪。
万人呼:引自杜甫的诗句,形容人声鼎沸。
接幕府:接到朝廷的紧急命令。
紧急命令:指需要立即行动的命令。
急速启程:迅速出发。
深愧我薏苡明珠遭人诬陷,辜负你赤手缚虎自立战功。
薏苡明珠:指薏苡,一种草本植物,被比喻为珍贵的宝物。
遭人诬陷:被人诬告。
辜负:辜负了。
赤手缚虎:指用赤手(空手)捕捉老虎,比喻英勇无畏。
自立战功:指个人在战斗中取得的功绩。
观书眼虽老犹明知人如镜,论事理有胆有识直言秉公。
观书眼虽老:即使读书的眼睛已经老了。
犹明知人如镜:依然能够清楚地认识人的本质。
论事理有胆有识:在处理事情和理论上有勇气和见识。
直言秉公:直言不讳,秉持公正。
你去后鹏程万里为国效力,我不妨风雨破庐贫困终生。
鹏程万里:比喻前途广阔。
风雨破庐:比喻遭受困难和挫折。
贫困终生:一生贫穷。
注释:
部曲: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
万人呼:引自杜甫的诗句,形容人声鼎沸。
符:这里指军中移文。
飞虎军:当时由帅臣节制的军队,帅幕移文军中,称为“传符”。
急急符:指急急如律令的文书。
愧我句:引用了《后汉书·马援传》中的故事,用来比喻自己被诬陷。
於菟:虎的别称,出自《左传》。
《送湖南部曲》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被弹劾罢官后,退居带湖(今江西省上饶市城外)。辛弃疾曾任湖南安抚使,期间创建了一支名为飞虎军的军队。数年之后,他的老部下来拜访他,这些部下曾与他一起经历了许多事情,共同创造了一些壮举。在他们临别时,辛弃疾写下了这首诗作为送别。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部下的深情厚意和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同时也表达了对部下未来的祝福和期望。 《送湖南部曲》创作背景详情»
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他认为宋朝应该采取积极的战略,坚决抵抗金朝的侵略,恢复中原的统一。这种胆识和忠诚的表现,使他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备受赞赏和尊重。
最后两句是作者对自己的自我评价。“不羡青云任自由,但愿平生心不负”,表明作者并不追求权位和荣华富贵,只希望自己一生做事光明磊落,不辜负自己的心志和对国家的忠诚。他宁愿选择自由的生活,也不愿意为了权力而背离自己的初心。
整首诗以壮士为主题,通过描绘壮士的勇敢和忠诚,展现了作者对忠诚和正直的赞美。诗中运用了典故和比喻,使诗意更加深刻。作者通过自我描写和自我评价,展示了自己的志节和胆识,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和担当。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鼓舞和启示。
辛弃疾(1140-1207)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他原名坦夫,后改名幼安,又有别号稼轩,是汉族,出生于历城(今山东济南)。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地区已经被金兵占领。
辛弃疾在21岁时参加了抗金义军,不久后回到南宋。他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等地的安抚使职位。一生致力于抗金事业,曾上书《美芹十论》和《九议》,提出了战守之策。他的词作表达了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进行了谴责。同时,他也创作了不少描写祖国河山的作品。他的词题材广泛,善于运用前人典故,风格既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时执政者的主和派政见不合,他后来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辛弃疾的一生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的词作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南宋词坛的巨星。
山坡陀兮下属江,势崖绝兮游波所荡如颓墙。
松茀律兮百尺旁,拔此惊葛之。
上不见日兮下可依,吾曳杖兮吾僮亦吾之书随。
藐余望兮水中汦,颀然而长者黄冠而羽衣。
澣颐坦腹盘石箕坐兮,山亦有趾安不危,四无人兮可忘饥。
仙人偓佺自言其居瑶之圃,一日一夜飞相往来不可数。
使其开口言兮,岂惟河汉无极惊余心。
默不言兮,蹇昭氏之不鼓琴。
憺将山河与日月长在,若有人兮,梦中仇池我归路。
此非小有兮,噫乎何以乐此而不去。
昔余游于葛天兮,身非陶氏犹与偕。
乘渺茫良未果兮,仆夫悲余马怀。
聊逍遥兮容与,晞余发兮兰之渚。
余论世兮千载一人犹并时,余行诘曲兮欲知余者稀。
峨峨洋洋余方乐兮,譬余系舟於水,鱼潜鸟举亦不知。
何必每念辄得,应余若响,坐有如此兮人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