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湖南部曲》原文赏析

  • sòng
    nán
  • [
    sòng
    dài
    ]
    xīn
  • qīng
    shān
    wàn
    rén
    dāng
    nián
  • kuì
    míng
    zhū
    chéng
    jūn
    shǒu
  • guān
    shū
    lǎo
    yǎn
    míng
    jìng
    lún
    shì
    jīng
    rén
    dǎn
    mǎn
  • wàn
    yún
    xiāo
    sòng
    jūn
    fáng
    fēng

原文: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於菟。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相关标签:送别抒怀壮志难酬

译文及注释

穿青衫匹马单枪万人欢送,接幕府紧急命令急速启程。
穿青衫:指身着青色衣服,象征军人身份。
匹马:单独骑马。
单枪:单独持枪。
万人呼:引自杜甫的诗句,形容人声鼎沸。
接幕府:接到朝廷的紧急命令。
紧急命令:指需要立即行动的命令。
急速启程:迅速出发。

深愧我薏苡明珠遭人诬陷,辜负你赤手缚虎自立战功。
薏苡明珠:指薏苡,一种草本植物,被比喻为珍贵的宝物。
遭人诬陷:被人诬告。
辜负:辜负了。
赤手缚虎:指用赤手(空手)捕捉老虎,比喻英勇无畏。
自立战功:指个人在战斗中取得的功绩。

观书眼虽老犹明知人如镜,论事理有胆有识直言秉公。
观书眼虽老:即使读书的眼睛已经老了。
犹明知人如镜:依然能够清楚地认识人的本质。
论事理有胆有识:在处理事情和理论上有勇气和见识。
直言秉公:直言不讳,秉持公正。

你去后鹏程万里为国效力,我不妨风雨破庐贫困终生。
鹏程万里:比喻前途广阔。
风雨破庐:比喻遭受困难和挫折。
贫困终生:一生贫穷。

注释:
部曲: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
万人呼:引自杜甫的诗句,形容人声鼎沸。
符:这里指军中移文。
飞虎军:当时由帅臣节制的军队,帅幕移文军中,称为“传符”。
急急符:指急急如律令的文书。
愧我句:引用了《后汉书·马援传》中的故事,用来比喻自己被诬陷。
於菟:虎的别称,出自《左传》。 《送湖南部曲》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被弹劾罢官后,退居带湖(今江西省上饶市城外)。辛弃疾曾任湖南安抚使,期间创建了一支名为飞虎军的军队。数年之后,他的老部下来拜访他,这些部下曾与他一起经历了许多事情,共同创造了一些壮举。在他们临别时,辛弃疾写下了这首诗作为送别。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部下的深情厚意和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同时也表达了对部下未来的祝福和期望。 《送湖南部曲》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他认为宋朝应该采取积极的战略,坚决抵抗金朝的侵略,恢复中原的统一。这种胆识和忠诚的表现,使他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备受赞赏和尊重。



最后两句是作者对自己的自我评价。“不羡青云任自由,但愿平生心不负”,表明作者并不追求权位和荣华富贵,只希望自己一生做事光明磊落,不辜负自己的心志和对国家的忠诚。他宁愿选择自由的生活,也不愿意为了权力而背离自己的初心。



整首诗以壮士为主题,通过描绘壮士的勇敢和忠诚,展现了作者对忠诚和正直的赞美。诗中运用了典故和比喻,使诗意更加深刻。作者通过自我描写和自我评价,展示了自己的志节和胆识,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和担当。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鼓舞和启示。

《送湖南部曲》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辛弃疾的照片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他原名坦夫,后改名幼安,又有别号稼轩,是汉族,出生于历城(今山东济南)。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地区已经被金兵占领。

辛弃疾在21岁时参加了抗金义军,不久后回到南宋。他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等地的安抚使职位。一生致力于抗金事业,曾上书《美芹十论》和《九议》,提出了战守之策。他的词作表达了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进行了谴责。同时,他也创作了不少描写祖国河山的作品。他的词题材广泛,善于运用前人典故,风格既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时执政者的主和派政见不合,他后来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辛弃疾的一生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的词作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南宋词坛的巨星。

猜您喜欢

山坡陀行

宋代 苏轼

山坡陀兮下属江,势崖绝兮游波所荡如颓墙。
松茀律兮百尺旁,拔此惊葛之。
上不见日兮下可依,吾曳杖兮吾僮亦吾之书随。
藐余望兮水中汦,颀然而长者黄冠而羽衣。
澣颐坦腹盘石箕坐兮,山亦有趾安不危,四无人兮可忘饥。
仙人偓佺自言其居瑶之圃,一日一夜飞相往来不可数。
使其开口言兮,岂惟河汉无极惊余心。
默不言兮,蹇昭氏之不鼓琴。
憺将山河与日月长在,若有人兮,梦中仇池我归路。
此非小有兮,噫乎何以乐此而不去。
昔余游于葛天兮,身非陶氏犹与偕。
乘渺茫良未果兮,仆夫悲余马怀。
聊逍遥兮容与,晞余发兮兰之渚。
余论世兮千载一人犹并时,余行诘曲兮欲知余者稀。
峨峨洋洋余方乐兮,譬余系舟於水,鱼潜鸟举亦不知。
何必每念辄得,应余若响,坐有如此兮人子期。

浪淘沙·岸柳可藏鸦

宋代 吴琚

岸柳可藏鸦。路转溪斜。忘机鸥鹭立汀沙。咫尺钟山迷望眼,一半云遮。
临水整乌纱。两鬓苍华。故乡心事在天涯。几日不来春便老,开尽桃花。

南海旅次

唐代 曹松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