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岸柳可藏鸦》原文赏析

  • làng
    táo
    shā
    ·
    àn
    liǔ
    zàng
  • [
    sòng
    dài
    ]
  • àn
    liǔ
    zàng
    zhuàn
    xié
    wàng
    ōu
    tīng
    shā
    zhǐ
    chǐ
    zhōng
    shān
    wàng
    yǎn
    bàn
    yún
    zhē
  • lín
    shuǐ
    zhěng
    shā
    liǎng
    bìn
    cāng
    huá
    xiāng
    xīn
    shì
    zài
    tiān
    lái
    chūn
    biàn
    便
    lǎo
    kaī
    jìn
    táo
    huā

原文: 岸柳可藏鸦。路转溪斜。忘机鸥鹭立汀沙。咫尺钟山迷望眼,一半云遮。
临水整乌纱。两鬓苍华。故乡心事在天涯。几日不来春便老,开尽桃花。


相关标签:写景壮志难酬浪淘沙

译文及注释

译文:岸边的杨柳青翠茂盛,野鸟在那里藏其行踪。鸥鹭站在溪边觅食与世无争。近在咫尺的钟山被云雾遮盖,时隐时现显得朦朦胧胧。
对着水面整理我的乌纱帽,水中可以看到我两鬓稀疏花白的倒影。故乡被金人占领,我的心情为此悲伤沉重,可无奈我人远在天涯无力可用。时光如梭,几日未来春天就已过尽,原来含苞欲放的桃花,眼下竟然已经残败凋零。

注释:岸柳可藏鸦:指已近暮春,浓密的柳条可以让野鸟筑巢。
咫尺:距离很近。钟山:即紫金山,在今江苏南京市东。
乌纱:即乌纱帽,官帽。有时也为平民所服。
两鬓苍华:两鬓已有了白发。 《浪淘沙·岸柳可藏鸦》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根据《景定建康志》卷一八的记载,这篇词是宋宁宗嘉泰元年(1201年)节使吴公琚游览清溪时所作。在游览过程中,吴公琚遇到了野亭马公,并向他呈上了这首词。野亭马公在回信中称赞了吴公琚的词才华,认为他的词才在秦淮海之上,但在字的运用上还不及米宝晋。他建议吴公琚可以兼顾秦淮海的词才和米宝晋的字艺,以此来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最后,野亭马公在辛酉季春,承议郎充江南东路转运司主管文字马之纯谨书了这篇词。这段记载揭示了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也展示了当时文人士大夫之间的交流和互相学习的情景。 《浪淘沙·岸柳可藏鸦》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主要围绕着一首词展开,词的内容以描绘春景为主线,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词人的情感和思考。

文章的上片以描绘春景为开头,描述了一个晚春时分的场景,词人漫步在小溪边,柳树繁茂,遮挡住了鸟儿的停歇和嬉戏。然后,小路转弯,清溪斜在面前,鸥鹭停立在汀沙上。文章提到了“忘机鸥鹭”,并解释了这个词的含义。庄子的思想被引用,认为存在机诈权变的心计会丧失纯朴洁白的品质,庄子主张回归自然,摆脱物质的束缚。忘机鸥鹭成为人们追求纯洁心灵的象征。

下片则转变了笔锋,词人的思绪回到了现实。他以水为镜,整理乌纱,振奋精神。然而,水中映射的身影使他再次陷入沉思。词人的两鬓已经灰白,时光一去不复返,他的壮志和情怀无处舒展,心中充满了不甘和郁闷。词人感慨人生几十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他望着眼前的春景,感叹时间的飞逝,心已经老去,人已经疲惫。词人的心情和境遇与桃花的开放和凋谢形成了对比,表达了他对自己无法报效国家而感到的无奈和失落。

整篇赏析语言平实,情感真挚。词人运用了以景抒情、以景寓情的写作方式,通过描绘春景来表达自己的感伤之情。这种写作方式常见于词人的作品中,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这种方式,使得词的情感更加深入人心。 《浪淘沙·岸柳可藏鸦》赏析详情»

猜您喜欢

南海旅次

唐代 曹松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渔家

明代 孙承宗

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
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幽州胡马客歌

唐代 李白

幽州胡马客,绿眼虎皮冠。
笑拂两只箭,万人不可干。
弯弓若转月,白雁落云端。
双双掉鞭行,游猎向楼兰。
出门不顾后,报国死何难?
天骄五单于,狼戾好凶残。
牛马散北海,割鲜若虎餐。
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
妇女马上笑,颜如赪玉盘。
翻飞射野兽,花月醉雕鞍。
旄头四光芒,争战若蜂攒。
白刃洒赤血,流沙为之丹。
名将古是谁,疲兵良可叹。
何时天狼灭?父子得安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