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原文赏析

  • xīn
    láng
    ·
    chéng
    xiāng
  • [
    sòng
    dài
    ]
    zhāng
    yuán
    gān
  • zhàng
    weī
    lóu
    dǒu
    chuī
    tiān
    cāng
    wàn
    qǐng
    yuè
    liú
    yān
    zhǔ
    sǎo
    jìn
    yún
    fēng
    dìng
    weì
    fàng
    biǎn
    zhōu
    宿
    yàn
    luò
    hán
    shēn
    chù
    chàng
    wàng
    guān
    kōng
    diào
    yǐng
    zhèng
    rén
    jiān
    míng
    tuó
    shuí
    bàn
    zuì
    zhōng
  • shí
    nián
    mèng
    yáng
    zhōu
    gāo
    hán
    chóu
    shēng
    guó
    tūn
    jiāo
    yào
    zhǎn
    lóu
    lán
    sān
    chǐ
    jiàn
    hèn
    pa
    jiù
    màn
    àn
    tóng
    huá
    chén
    huàn
    zhé
    xiān
    píng
    zhāng
    kàn
    guò
    tiáo
    shàng
    chuī
    guān
    fǒu
    fēng
    hào
    dàng
    feī

原文: 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芦深处。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谁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梦扬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谩暗涩铜华尘土。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风浩荡,欲飞举。


相关标签:宋词三百首豪放登高孤独爱国贺新郎

译文及注释

拖着手杖,独上高楼去。仰望北斗星低低地垂挂在夜天,俯视沧江正翻起波浪万顷,月亮流泻在烟雾迷漫的洲渚。浮云被横扫净尽、寒风飘拂不定,不能乘坐小船连夜飞渡。栖宿的鸿雁已经落在萧索的芦苇深处。怀着无限惆怅的心情,想望祖国分裂的山河,徒劳无益地相吊形影。这时只听到人间发出的鼾声像敲打鼍鼓,还有谁肯陪伴我乘着酒兴起舞?

注释:
贺新郎:词牌名。
李伯纪:即李纲。
鼻息鸣鼍鼓:指人们熟睡,鼾声有如击着用猪婆龙的皮做成的鼓,即有鼾声如雷之意。鼍鼓:用鼍皮蒙的鼓。鼍:水中动物,俗称猪婆龙。
“谁伴我”二句:用东晋祖逖和刘琨夜半闻鸡同起舞剑的故事。见《晋书·祖逖传》。
十年一梦扬州路:化用杜牧诗“十年一觉扬州梦”,借指十年前,即建炎元年,金兵分道南侵。宋高宗避难至扬州,后至杭州,而扬州则被金兵焚烧。十年后,宋金和议已成,主战派遭迫害,收复失地已成梦想。
骄虏:指金人。《汉书·匈奴传》说匈奴是“天之骄子”,这里是借指。
要斩楼兰:用西汉傅介子出使西域斩楼兰王的故事。《汉书·傅介子传》载,楼兰王曾杀汉使者,傅介子奉命“至楼兰。……王贪汉物,来见使者。……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
琵琶旧语:用汉代王昭君出嫁匈奴事。她善弹琵琶,有乐曲《昭君怨》。琵琶旧语即指此。
谩暗涩铜华尘土:叹息当时和议已成定局,虽有宝剑也不能斩断金人的统治,如同宝剑暗淡无光,白白地生锈化为尘土。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绍兴八年(1138年)的冬天。当时,奸臣秦桧和孙近等人密谋与金朝和谈,并向金营纳贡。然而,李纲坚决反对这种卖国行为。张元干听说此事后非常愤怒,他写了一首名为《再次前韵即事》的诗,痛斥秦桧、孙近等人为“群羊”,指责他们是主和卖国的权奸。与此同时,李纲在福州上书反对朝廷议和卖国的行为。张元干得知李纲上书的事情后,写了一首名为《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的诗,向李纲表示祝贺和敬意。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创作背景详情»

题解

这篇题解将介绍一首送别词,该词是在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年)创作的。作者在胡诠被贬之后,毫不顾及个人安危,写下这首词来送别他,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和悲壮情怀,以及对胡诠深深的感情。这首词与寄赠李纲的《贺新郎》一样,写得慷慨悲凉、愤激,充满了忠义之气,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坚定不移、坚持正义的爱国主义精神。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题解详情»

赏析

《登高赋》是一篇描写词人登高眺望江上夜景的赋文。文章分为上下两片,上片主要表达了词人孤独无侣、众醉独醒的感慨,下片则通过典故暗示对明朝屈膝议和的不满,并表达了对李纲的敬仰之情。

上片起首四句描写了词人手持手杖登上高楼,眺望夜空星斗和江面的宽广景象。江风极大,将天上浮云吹散,江面无人乘舟夜渡。词人沉思间看到雁儿飞落在芦苇深处夜宿,引发了他无限的感触。

接下来的“怅望”两句,词人怅望祖国山河,徒然吊影自伤。此时深夜,“鼻息鸣鼍鼓”,用以喻苛安求和之辈,表达了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慨。紧接着的“谁伴我”两句承上,用“月流烟渚”、“怅望关河空吊影”来表达词人的孤独之感。这里与李白《月下独酌》中的“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相呼应,都表达了孤独的情感。

下片运用典故以暗示手法表明了词人对明朝屈膝议和的强烈不满,并表达了对李纲的敬仰之情。词人提到“十年”一句,想起了十年前南宋高宗即位时的情景。金兵进犯,南宋小朝廷匆匆南逃,扬州被金人攻占,使得昔日繁华的扬州变成了一片废墟。词人倚高楼远眺中原大地的疮痍,感到愁思满腔,但又坚定了自己抵抗金人南下的决心。最后的“要斩”两句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了对宋金和议的不满。词人希望朝廷能像汉代使臣傅介子那样提剑斩楼兰王,对付金人。

整篇赋文通过描写词人登高眺望夜景,表达了他的孤独无侣、众醉独醒的感慨,同时通过典故暗示了对明朝屈膝议和的不满,并表达了对李纲的敬仰之情。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张元干的照片
张元干

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他出生于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是芦川永福人。早年曾在太学上舍生,后任陈留县丞。

在金兵围汴、秦桧当国的时候,张元干加入了李纲的部队,坚决抗金,并力谏死守。他曾经赋诗《贺新郎》赠送给李纲,但后来被秦桧得知此事,因为其他事情而被追究责任,并被削去官职。

张元干被削籍后,他开始漫游江浙等地,最终在他乡客死,去世时大约七十岁。他的遗体被运回福建螺山安葬。

张元干与张孝祥一起被誉为南宋初期的“词坛双璧”,他们在文学创作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猜您喜欢

江城子·醉来长袖舞鸡鸣

金朝 元好问

醉来长袖舞鸡鸣,短歌行,壮心惊。西北神州,依旧一新亭。三十六峰长剑在,星斗气,郁峥嵘。
古来豪侠数幽并,鬓星星,竟何成!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一掬钓鱼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

西河·金陵怀古

宋代 周邦彦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念奴娇·登多景楼

宋代 陈亮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强对 一作: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