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我们这一代人的梦魂经常围绕着未能恢复的祖国中原之路。在凄凉的秋风中,一方面,金兵的营垒相连,军号凄厉;另一方面,故都汴京的皇宫宝殿已经成为废墟,禾黍充斥,一片荒凉,真是令人感到悲伤啊!为什么黄河之源昆仑山的天柱和黄河的中流砥柱都崩溃了,黄河流域各地泛滥成灾?如今,中原人民国家破败,流离失所。人口密集的万落千村都变成了狐兔横行的地方。杜甫说:“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天的意思从来都是高深莫测的。如今我和你都已经老了,也容易产生悲伤,我们的悲伤能向谁倾诉呢?我只能默默地送你到南浦。送你远去!别后,我仍然会站在江边眺望,不忍离去。看到柳枝随风飘起,有些凉意,残暑渐渐消退。夜幕降临,银河横亘高空,稀疏的星星和淡淡的月亮,断云缓缓飘动。万里江山,不知道你今夜流落到了何处?回忆起过去和你在床上夜语,畅谈心事,情投意合,这样的情景已经无法再得到了。俗话说雁断衡阳,你去的地方连大雁也飞不到,写成了信又有谁可以托付?我们都是胸怀宽广,眼光长远的人,我们告别时,看的是整个天下,关注的是古今大事,岂肯像小孩子那样只关心彼此的恩怨?让我们举起酒杯,听我唱一支《金缕曲》,送你上路!
注释:底事:指什么事情。
昆仑倾砥柱:古人相信黄河的源头在昆仑山,《淮南子·地形训》中说:“河水出昆仑东北陬”。传说昆化山有一根铜柱,高入云霄,称为天柱。这里用昆仑的天柱和黄河的砥柱连在一起,形容黄河的源头和中流都崩溃了。
九地黄流乱注:比喻金兵的猖狂进攻。
聚万落千村狐兔:形象地描写了金兵铁蹄践踏后的中原荒凉景象。
耿:明亮。
大白:酒杯。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背景中提到了胡铨在绍兴八年因反对“和议”、请斩秦桧等三人而被贬为福州签判。然而,在这一年,胡铨再次被遣送,被除名编管新州(今广东新兴)。背景中还提到,胡铨的亲友都不敢去送他,但是张元干却写了这首《贺新郎》词送给他。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创作背景详情»
这一层主要揭示了词的写作原因和背景。作者在这里提到了胡邦衡被贬谪岭南的底事。胡邦衡是作者的友人,因为主张收复中原而得罪了权臣,被贬谪到岭南地区。作者通过写胡邦衡的遭遇,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对国家局势的忧虑。这也是作者写这首词的原因之一。
第三层:送别之情。这一层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胡邦衡的送别之情。作者在词中写道:“临岐之际,泪如雨下,不忍离别。”这表明作者对胡邦衡的离去感到非常痛心和不舍。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胡邦衡的祝福和期望,希望他能够早日回到中原,实现收复失地的愿望。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胡邦衡被贬谪岭南为背景,通过描写中原沦陷的惨状和对友人的送别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局势的忧虑和对友人的同情。词中融入了对中原收复的愿望和对胡邦衡的祝福,展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慨。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赏析详情»
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他出生于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是芦川永福人。早年曾在太学上舍生,后任陈留县丞。
在金兵围汴、秦桧当国的时候,张元干加入了李纲的部队,坚决抗金,并力谏死守。他曾经赋诗《贺新郎》赠送给李纲,但后来被秦桧得知此事,因为其他事情而被追究责任,并被削去官职。
张元干被削籍后,他开始漫游江浙等地,最终在他乡客死,去世时大约七十岁。他的遗体被运回福建螺山安葬。
张元干与张孝祥一起被誉为南宋初期的“词坛双璧”,他们在文学创作上有着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