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望君山》原文赏析

  • dēng
    yuè
    yáng
    lóu
    wàng
    jūn
    shān
  • [
    míng
    dài
    ]
    yáng
  • dòng
    tíng
    yān
    wǎn
    fēng
    dìng
    chūn
    shuǐ
    píng
    liàn
    jìng
  • jūn
    shān
    diǎn
    wàng
    zhōng
    qīng
    xiāng
    shū
    tóu
    duì
    míng
    jìng
  • jìng
    róng
    shōu
    shuǐ
    guāng
    shān
    liǎng
    yōu
    yōu
  • zhí
    jiào
    liú
    xià
    chūn
    jiāng
    xiāo
    líng
    wàn
    chóu

原文: 洞庭无烟晚风定,春水平铺如练净。
君山一点望中青,湘女梳头对明镜。
镜里芙蓉夜不收,水光山色两悠悠。
直教流下春江去,消得巴陵万古愁。


相关标签:登楼写景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这晴朗的夜晚,洞庭湖上没有风,也没有沉沉暮霭,清澈的湖水犹如洁白的绸缎。
远望君山只看到一点的青色,景色倒映水中好似是湘水女神面对着明镜在梳头。
若说是湘女对明镜,为何还不把镜子收起来?仔细一看,却是青山对绿水,山也悠悠,水也悠悠。
浩浩洞庭湖水顺着长江滚滚的春水东流而下吧!让江水冲去自己无穷无尽的愁苦。

注释:岳阳楼:湖南岳阳县城西门楼,正对洞庭湖,远望君山,自唐以来为有名的游览胜地,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据传旧址是三国时吴将鲁肃训练水师的阅兵台,始建于东吴黄武二年(223年)。唐开元四元(716年),中书令张说贬岳州,在鲁肃原阅兵台兴工造阁,才定名岳阳楼。此后,岳阳楼几经兴发,当地官员屡加修缮,才使中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幸存至今。
君山:在湖南洞庭湖中,又名湘山、洞庭山。相传尧帝之女娥皇、女英为舜二妃,闻舜死于苍梧,自投湘江而死,成湘水女神,君山是其居处。
练:洁白的丝织品,这里用来比喻洞庭湖水的明净。
湘女:神话中的湘水之神。
芙蓉:双关湖中的荷花与镜中之人面芙蓉,既是荷花的别名,又以形容美人的颜面,所谓“芙蓉如面柳如眉”也。
悠悠:无穷无尽,无边无际。
春江:指长江,洞庭湖流入长江而东下。
巴陵:古郡名,治所在岳阳,因以作为岳阳的别称。万古愁:指湘水女神的无尽哀苦愁怨。 《登岳阳楼望君山》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在公元1373年(明太祖洪武六年),一位诗人再次被起用,奉命前往湖广地区(今湖南、湖北)。这位诗人的一生中,除了这次奉使之外,从未去过湖广地区。因此,可以推测这首诗《晚登岳阳楼望君山》以及他的另一首诗《岳阳楼》可能都是在此时创作的。

这位诗人在湖广地区的经历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湖广地区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而岳阳楼则是湖广地区最著名的景点之一。登上岳阳楼,可以俯瞰湖广的美景,尤其是君山的壮丽景色。这位诗人在晚上登上岳阳楼,凝望着君山,感受到了湖广地区的独特魅力,于是写下了这首《晚登岳阳楼望君山》。

这首诗以其深情和细腻的描写而著称。诗人通过描绘岳阳楼的高耸和君山的壮丽,表达了自己对湖广地区的喜爱和敬仰之情。诗中还融入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湖广地区的独特理解和情感体验。

这次湖广之行对诗人的创作生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通过亲身体验湖广地区的风土人情和自然景观,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诗歌创作素材。这次奉使之后,诗人的创作风格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更加注重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以及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

总之,这次湖广之行为诗人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创作背景。他在湖广地区的亲身体验和感悟,使他的诗歌创作更加丰富和深入。这次湖广之行也成为了他创作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登岳阳楼望君山》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是对《登岳阳楼》这首诗的解读。诗人通过描写登上岳阳楼时所见的景色,展示了君山的壮丽和洞庭湖的广阔,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乡之念。

首先,诗人在开篇点明时间,描述了登楼时最先所见的景象。他用“洞庭无烟晚风定,春水平铺如练净”来描绘湖面的清澈和湖光山色的美丽,为后面的描写做好了铺垫。

接着,诗人具体写出了望君山的景象。他用“君山一点望中青,湘女梳头对明镜”来形容君山的青翠和生气,突出了湖的广阔和山的壮丽。

然后,诗人从遐想中醒来,感叹山和水的悠悠闲适。他写道“镜里芙蓉夜不收,水光山色两悠悠”,表达了自己的闲适和愉悦之情。

最后,诗人将目光从君山扩展到整个洞庭湖,并以情结景。他用“直教流下春江去,消得巴陵万古愁”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念和对过去的感慨。这两句诗含蕴丰富,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余地,同时也展示了诗人深沉、激愤的情感。

整首诗以白描的手法,写出了君山的壮丽景色,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同时也融合了古今之感,通俗而又深沉,清新而又自然。通过描绘景色和抒发情感,诗人展示了自己对家乡和过去的思念之情,表现出更丰富深广的主题。 《登岳阳楼望君山》赏析详情»

明代诗人杨基的照片
杨基

杨基(1326~1378)是元末明初的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他的大父曾在江左任职,后来迁居吴中(今浙江湖州),成为“吴中四杰”之一。

在元末时期,杨基曾进入张士诚的幕府,担任丞相府的记室,但后来辞职。明初时,他担任荥阳知县,后来逐渐升迁至山西按察使的职位。然而,由于被人诬告,他被罚做劳役,最终在工地上去世。

杨基的诗风清俊纤巧,尤其是他的五言律诗《岳阳楼》被认为境界开阔,被时人称为“五言射雕手”。他年少时曾著有《论鉴》一书,内容超过十万字。他还在杨维桢的宴席上赋诗《铁笛》,当时维桢已经成为名流,对杨基的才华赞赏有加,称赞他:“我认为我的诗境已经荒废了,现在应该让你来取而代之。”

杨基与高启、张羽、徐贲是诗友,被时人称为“吴中四杰”。

猜您喜欢

春草

明代 杨基

嫩绿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
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
近水欲迷歌扇绿,隔花偏衬舞裙红。
平川十里人归晚,无数牛羊一笛风。

浣溪沙·上巳

明代 杨基

软翠冠儿簇海棠,砑罗衫子绣丁香。闲来水上踏青阳。
风暖有人能作伴,日长无事可思量。水流花落任匆忙。

季迪病目医令止酒因作此劝之

明代 杨基

病目须饮酒,饮酒调微疴。
气血郁不舒,赖此酒力和。
所以雷公方,制药用酒多。
活血必酒洗,散郁须酒磨。
制药既用酒,饮酒良匪他。
酒可引经络,酒能驱病魔。
病目不饮酒,此盖医者讹。
李白好痛饮,不闻目有痤。
子夏与丘明,不为饮酒过。
饮酒既无害,不饮如俗何。
清晨呼东家,买置数斗醝。
烂醉瞑目坐,满目春风酡。
陶然物我忘,梦见孔与轲。
此药岂不佳,而乃止酒那。
我今劝君饮,君意无媕婀。
庸医或见责,请示眉庵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