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上巳》原文赏析

  • huàn
    shā
    ·
    shàng
  • [
    míng
    dài
    ]
    yáng
  • ruǎn
    cuì
    guàn
    ér
    hǎi
    táng
    luó
    shān
    xiù
    dīng
    xiāng
    xián
    lái
    shuǐ
    shàng
    qīng
    yáng
  • fēng
    nuǎn
    yǒu
    rén
    néng
    zuò
    bàn
    cháng
    shì
    liáng
    shuǐ
    liú
    huā
    luò
    rèn
    cōng
    máng

原文: 软翠冠儿簇海棠,砑罗衫子绣丁香。闲来水上踏青阳。
风暖有人能作伴,日长无事可思量。水流花落任匆忙。


相关标签:婉约风俗浣溪沙

译文及注释

软翠冠儿簇海棠,砑(yà)罗衫子绣丁香。闲来水上踏青阳。
软翠冠儿:指用花草编成的头饰。砑罗:光滑的丝绸。青阳:春天。

风暖有人能作伴,日长无事可思量。水流花落任匆忙。
《浣溪沙·上巳》译文及注释详情»

注释

软翠冠儿:指用花草编成的头饰。这种头饰通常由鲜花、叶子和其他植物材料制成,用来装饰头发或头部。它们通常具有翠绿色的颜色,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砑罗:指光滑的丝绸。砑罗是一种高质量的丝绸,具有光滑、柔软的质地。它通常用于制作精美的服装和家居用品,给人一种豪华、优雅的感觉。

青阳:指春天。这个词来源于《尔雅·释天》,意思是春天是青阳的季节。青阳是指春天的阳光明媚、天空湛蓝的景象。它代表着春天的美好和生机,给人一种愉悦、欢快的感觉。 《浣溪沙·上巳》注释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是针对一首词进行的,该词描述了古代上巳节的风俗习惯。上巳节是农历三月三日,人们会到郊外的水边洗濯身体,祓除不祥之气。《论语》中有一句话:“暮春者,春服既成,浴乎沂,风乎舞雩。”这句话表达了在暮春时节,人们穿上春装,到沂水边洗濯身体,吹着风,跳着舞雩的习俗。

在晋朝时,人们会在曲水边流觞,唐朝时则在曲江举行赐宴,倾都修禊踏青,这些都是上巳节的庆祝活动。这首词正是描写了这一古老风俗一直延续到明代的情景。

整首词描写了上巳节的情景,情景交融,流畅自然。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上巳节的场景中。这首词展现了古代人们对于节日的热情和庆祝活动的盛况,让人感受到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通过这篇赏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词的背景和意义,进一步欣赏其中的艺术之美。这首词不仅仅是一种文学作品,更是对于古代风俗习惯的记录和传承。 《浣溪沙·上巳》赏析详情»

明代诗人杨基的照片
杨基

杨基(1326~1378)是元末明初的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他的大父曾在江左任职,后来迁居吴中(今浙江湖州),成为“吴中四杰”之一。

在元末时期,杨基曾进入张士诚的幕府,担任丞相府的记室,但后来辞职。明初时,他担任荥阳知县,后来逐渐升迁至山西按察使的职位。然而,由于被人诬告,他被罚做劳役,最终在工地上去世。

杨基的诗风清俊纤巧,尤其是他的五言律诗《岳阳楼》被认为境界开阔,被时人称为“五言射雕手”。他年少时曾著有《论鉴》一书,内容超过十万字。他还在杨维桢的宴席上赋诗《铁笛》,当时维桢已经成为名流,对杨基的才华赞赏有加,称赞他:“我认为我的诗境已经荒废了,现在应该让你来取而代之。”

杨基与高启、张羽、徐贲是诗友,被时人称为“吴中四杰”。

猜您喜欢

季迪病目医令止酒因作此劝之

明代 杨基

病目须饮酒,饮酒调微疴。
气血郁不舒,赖此酒力和。
所以雷公方,制药用酒多。
活血必酒洗,散郁须酒磨。
制药既用酒,饮酒良匪他。
酒可引经络,酒能驱病魔。
病目不饮酒,此盖医者讹。
李白好痛饮,不闻目有痤。
子夏与丘明,不为饮酒过。
饮酒既无害,不饮如俗何。
清晨呼东家,买置数斗醝。
烂醉瞑目坐,满目春风酡。
陶然物我忘,梦见孔与轲。
此药岂不佳,而乃止酒那。
我今劝君饮,君意无媕婀。
庸医或见责,请示眉庵歌。

示杨水西

明代 杨基

亲远更家贫,将归未有因。
相逢难说与,君是故乡人。

茂苑思

明代 杨基

辇路秋蓬满,野香团绿湿。
嫔娥粉黛愁,嫣花铅露泣。
莺声旧时好,玉砌秋归早。
东家胡蝶飞,烟姿满芳草。
以上元末在吴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