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汉族,中国唐朝襄州襄阳人。他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杜审言在唐高宗咸亨年间考中进士,但在唐中宗时期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到峰州(今越南越池东南)。他曾担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后来累官修文馆直学士。他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并称为“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多以朴素自然为特点,尤其擅长五言律诗,格律谨严。杜审言的诗歌风格深受后世诗人的推崇和模仿。他的生平和作品对于研究唐代文学和诗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脚蹈,感激地谢恩。武则天还让他写一首《欢喜诗》,对他的文才赞叹不已,任命他为著作佐郎,后来又升迁为膳部员外郎。然而,在神龙年间,审言因与张易之有交往被贬到峰州。后来他被任命为国子监主簿、修文馆直学士,直到去世。大学士李峤等人上奏请求追赠他著作郎的职位。
在审言生病期间,宋之问、武平等人来探望他,问他病情如何,他回答说:“我这个小孩子受了很多苦,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但是我在世时,一直压制着你们,现在即将死去,确实是一种安慰,只是遗憾不能为别人做些事情。”杜审言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并称为文章四友,被世人称为“崔李苏杜”。崔融去世后,审言为他缝制了丧服。
杜审言有一个儿子叫闲,闲又生了一个儿子叫甫。杜审言的家族世代相传,为文学界做出了巨大贡献。
杜审言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的才能和自信让他备受赞誉,但也因此招致了许多敌人。他的一生经历了起伏,从高官显贵到被贬为底层官员,但他始终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他的文章和书法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被誉为当时的文坛巨擘。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才华和个性都让人难以忘怀。
杜审言人物生平详情»
杜审言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家庭背景非常显赫。他的母亲是薛氏范阳卢氏,她是隋朝吏部尚书和容城侯卢柔的后代。而他的祖父是渭南尉卢元懿,他的曾祖父是庐州慎县县丞卢元哲。可以说,杜审言出生在一个非常有声望的家族中。
杜审言有许多兄弟姐妹,他是家中的长子。他的父亲是杜闲,是一位朝议大夫和兖州司马,也是著名的诗人杜甫的父亲。杜审言的次子是杜并,而他的三子是杜专,他担任开封尉的职位。最后,他的四子是杜登。
除了自己的家庭成员,杜审言的姐妹们也都嫁给了非常有地位的人。其中一位姐姐嫁给了蜀县丞钜鹿魏上瑜,另一位姐姐嫁给了济王府录事河东裴荣期,还有一位姐姐嫁给了平阳郡司仓参军范阳卢正均,还有一位姐姐嫁给了硖石尉京兆王佑,最后一位姐姐嫁给了常熟主簿会稽贺酰。
杜审言的家族背景和家庭成员的地位都为他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且在文学和政治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的父亲杜闲是一位著名的诗人,这也对杜审言的文学才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杜审言在政治方面也非常出色。他曾担任过朝议大夫和兖州司马的职位,这些职位使他能够参与国家的重要决策,并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他的兄弟杜并和杜专也都在政府中有着重要的职位,这显示了他们家族在政治领域的影响力。
总的来说,杜审言是一个非常有才华和有影响力的人物。他的家族背景和家庭成员的地位为他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他能够在文学和政治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就。他的故事不仅展示了他个人的成就,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层和家族关系的重要性。
杜审言家族成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