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诗人陈维崧的照片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是清代的词人和骈文作家。他的字是其年,号是迦陵。他出生在宜兴(今属江苏)的一个文化世家。在清初,他是一位有才华的学生,康熙十八年(1679年)他通过了博学鸿词的考试,并被任命为翰林院的检讨官。在他54岁的时候,他参与了修纂《明史》的工作,并在4年后在任职期间去世。

词作风格

陈维崧的词作风格独特,明显属于豪放派。在宋代,豪放词派主要以苏轼和辛弃疾为代表,而陈维崧延续了他们的写作格调,并增加了一种霸悍之气,更加咄咄逼人。这种霸悍之气主要表现在他抒情的爆发力上。

与稼轩的词风相比,陈维崧的词更加豪放。稼轩的词被称为“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多抚时感事之作,雄深雅健的词风匹世无双。稼轩的词风构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受老庄思想的影响,另一种是受到儒家诗教的渗透。此外,稼轩所处的时代、他的阅历、学识、身份和个人禀赋等也决定了他的词风。

而陈维崧的词风与稼轩有很大的差异。陈维崧经历了历史的巨大动荡,这对他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古代儒家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事原则,但陈维崧的老庄思想在沧海桑田的变化中被淡化了。他的心理受到了重创,身世的磨难使他的温柔敦厚的观念逐渐消失。他的悲怆心绪和无可排解的愤闷化作了“刬然啸空”之音。这种压抑的情怀在他的词中得以激射出来,使他的词具有独异的霸悍之气和巨大的冲击力。

霸悍二字在艺术风格的概念中,意味着骨力劲挺、气势浑茫磅礴、神思飞扬腾跃、情致酣畅淋漓。陈维崧在词的写作艺术上达到了自由超越的程度,不再受以往观念的束缚。同时,他精通历史,有史才,将歌行和赋等笔法充分运用到他的词中,使其纵横议论,更加霸气十足。

总之,陈维崧的词作风格独特,延续了豪放派的写作格调,并增加了一种霸悍之气。他的词具有爆发力和冲击力,展现出自由超越的艺术风格。他的词中充满了历史的智慧和纵横议论,使人感受到一种骨力劲挺、气势浑茫磅礴的霸气。 陈维崧词作风格详情»

生平

陈维崧是江苏宜兴人,出生于明天启五年(1625年)。他的父亲陈贞慧是明末著名的气节之士。陈维崧年少时就展现出了才华,他的头发浓密,颧骨高凸,因此被称为“陈髯”,这个名字在天下闻名。他曾经去皋冒氏水绘园做客,主人非常欣赏他的才华,为他安排了适合他的娱乐活动。康熙己未年(1679年),他被召试鸿词科,由诸生授予检讨职务,参与纂修《明史》,当时他已经54岁。四年后的1682年,他在官职任上去世。陈维崧擅长骈文和词,曾与朱彝尊合作出版过《朱陈村词》,他的作品传世有《湖海楼诗文词全集》。

陈维崧的弟弟陈宗石在序言中写道:“方伯(陈维崧)小时候,家门鼎盛,意气横溢,谢郎捉鼻,麈尾时挥,他喜欢穿着华丽的衣裙和鞋子,因此他的词作中常常充满了旖旎的语言。后来他经历了许多艰辛,饥饿驱使他四处流浪;有时他骑着驴背上的清霜,独自撑着篷帆度过夜雨;有时他在河梁上与亲人告别,千里怀念;有时他在酒旗歌板中,须髯奋张;有时他在月榭风廊中,肝肠掩抑。他的词作中充满了幽默疯狂的吟唱,也有细腻的泪水和幽深的吟咏,无不融入其中。甚至他的日常言谈中,一经点化,也能变得典雅,真正做到了意境与笔随,春风物化的妙处。陈维崧中年开始学习写诗,晚年更加痴迷,有时一天能写出几十首诗,或者一韵能写出十几首,统计下来,他的小令、中调、长调加起来有416调,共有1629首词。以前京城很少有《天藜阁迦陵词刻》,现在终于都交给了出版商。自唐、宋、元、明以来,从事倚声之人,没有人能像我伯兄一样富有才华和工艺。”近代的朱孝臧评价说:“迦陵的韵调,悲乐之情超过了大多数人。他的作品中既有跋扈的气魄,也有清扬的歌声,非常符合紫云歌的风格,不管是秀才还是名师都无法诋毁。”

陈维崧的词作具有创作天才,他的作品不受前人的限制。他出生在一个注重气节的文学世家,祖父陈于廷是明末东林党的中坚人物,父亲陈贞慧是当时著名的“四公子”之一,反对“阉党”,曾受迫害。陈维崧年少时就展现出了才华,他的词采瑰玮,被吴伟业誉为江左凤凰。明朝灭亡后,陈维崧只有20岁。入清朝后虽然补为诸生,但长期未能得到官职,他的身世飘零,四处游荡,接触社会的范围较广。由于早有文名,一时名流如吴伟业、冒襄、龚鼎孳、姜宸英、王士禛、邵长蘅、彭孙遹等都与他交往,其中与朱彝尊的关系尤为密切,两人在京师时互相切磋词学,并合作出版过《朱陈村词》。陈维崧的词作具有创作天才,他的作品不受前人的限制。 陈维崧生平详情»

成就

陈维崧是一位词人,他的词作数量很多,现存的《湖海楼词》就有1600多首。他的词风格豪迈奔放,接近宋代的苏、辛派。蒋景祁在《陈检讨词钞序》中说,读陈维崧的词,可以感受到苏、辛的风格,也可以感受到周、秦、温、韦以及唐、宋等各家文学的影响。陈维崧的词作取材广泛,创作手法多样,既有豪情万丈的作品,也有清真娴雅的作品。

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称,迦陵是国初词家中的巨擘。迦陵的词作气魄宏大,力度独特,填词的丰富程度在古今中都是独一无二的,《湖海楼词》是其中最为可贵的作品。这部词集能够注意反映社会现实,比如《贺新郎》中的《纤夫词》,描写了清兵征发10万民夫替战船拉纤的情景,以及一名民夫与草间病妇的临别情景,情感凄惨。《南乡子》中的《江南杂咏》揭露了官府对劳苦人民的剥削。陈维崧的词作还经常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以及对国家兴亡的感慨,比如《点绛唇》的《夜宿临□驿》、《醉落魄》的《咏鹰》、《夜游宫》的《秋怀四首》、《夏初临》的《本意》、《沁园春》的《赠别芝麓先生,即用其题〈乌丝词〉韵》等作品,都表现出对时代的伤感和豪放苍凉的情感。《沁园春》的《题徐渭文〈钟山梅花图〉同云臣、南耕、京少赋》一词,则将历史故事、眼前的新事物以及画面景色都融入其中。

陈廷焯评价陈维崧的词作为情词兼胜,骨韵高雅,几乎可以媲美苏、辛、周、姜等大家的作品。这说明陈维崧能够将不同的风格融合在一起,并且能够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此外,他的作品《念奴娇》的《读屈翁山诗有作》雄奇壮阔,兼具情趣,《唐多令》的《春暮半塘小泊》则自然流畅,口语化。这些作品显示出他能够灵活运用多种艺术手法的特点。他的组词作品《望江南》、《南乡子》等以清新的笔调描写江南、河南的风光和社会生活,《蝶恋花》的《六月词》则描写了农民进城的情景,《贺新郎》的《赠苏□生》则写了艺人的遭遇。这些作品展示了陈维崧广泛的词题材。

总的来说,陈维崧是一位词作数量众多的词人,他的词风格豪放奔放,兼具清真娴雅之作。他的词作涵盖了各种体裁,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法。他的作品不仅注意反映社会现实,还表达了自己的怀才不遇以及对国家兴亡的感慨。陈维崧的词作在当时备受赞赏,被誉为情词兼胜,骨韵高雅。他的词题材广阔,创作手法多样,是一位杰出的词人。 陈维崧成就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