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峤

牛峤,字松卿,约公元890年前后在世,一字延峰,陇西人。关于他的生卒年并没有确切的记录,大约在唐昭宗大顺初前后在世。他于乾符五年(公元878年)考中进士。后来历任官职包括拾遗和尚书郎,后人也称他为“牛给事”。

牛峤以他的词作而闻名,他的词格与温庭筠相类似。他原本有一本包含歌诗的集子,共三卷,但现存的只有三十三首词和六首诗(见《花间集》)。

生平

牛峤,字松卿,是一位出生在乱世中的文人。他出生于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祖籍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是中唐时期宰相牛僧孺的孙子。然而,他的一生却充满了动荡和不幸。

牛峤在乱世中考中进士,但仅仅两年后,黄巢起义军攻破了长安。在僖宗朝,他历任拾遗、补阙、尚书郎等职位,但时局不稳定,他的职业生涯也一直受到影响。

公元886年,牛峤又遭遇了襄王李媪的乱事,他流落到吴越,后来又寄居在巴蜀地区。他的生活充满了不安和漂泊,就像渡口上的杨花,随风飘荡,又像狂雪在风中飘舞。

尽管牛峤自比东汉名臣袁安,怀有忧国之心,但他却始终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志向。直到昭宗大顺二年(公元891年),他才被西川节度使王建辟为判官。他在前蜀开国后,担任秘书监一职,但不幸的是,他在成都去世时还是给事中。

据《郡斋读书志》记载,牛峤博学多才,尤以歌诗而闻名。他原本有着三十卷的《牛峤集》,但现已失传。现存的他的诗作有三首,可以在《全唐诗》和《全唐诗外编》中找到。此外,他还有三十三首词作,收录在《花间集》中。

牛峤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不幸,他在乱世中奋发向前,但却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他的才华和文学作品虽然有限,但仍然为后人所称道。他的故事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乱世中文人的无奈和坚持。 牛峤生平详情»

文学贡献

牛峤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文人,以歌诗而闻名于当时。他自称慕李贺的长篇叙事诗,经常仿效李贺的作品。他擅长制作小令,他的词语华丽而明亮,如女冠子的“锦江烟水”、应天长的“玉楼春望晴烟灭”、菩萨蛮的“玉钗风动春幡急”等。无论是内容还是风格,都与温庭筠相似。他也有一些作品,如定西番的“紫塞月明千里”、江城子的“飞起郡城东”等,具有清俊之致。牛峤还是最早写咏物词的词人之一。他的梦江南的两首词“衔泥燕”和“红绣被”,一首咏燕,一首咏鸳鸯,对后世咏物词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的词共有32首,收录在《花间集》和《唐五代词》中。他的事迹见于《十国春秋·前蜀》。他在自序中说:“我暗中崇拜李长吉的歌诗,经常效仿他。”这些作品至今传世。

牛峤从小就努力写作,他既追随初唐和盛唐的诗人陈子昂和杜甫,也暗中崇拜李长吉的歌诗,经常效仿他(《郡斋读书志》卷一八引峤集自序)。他之所以被词论家陈廷焯和王国维推崇为花间派的重要词人,主要是因为他的词语内涵深厚,具有内在美,能够传达女性的身心苦痛,并能寄予深切的同情。他的《望江怨》和《西溪子》都是名作,前者批评了冷酷无情的男子,后者描写了隐忍的歌女的怨恨。他的五首柳枝词在当时也非常有名,其中一首写道:“解冻风来末上青,解垂罗袖拜卿卿。无端袅娜临官路,舞送行人过一生!”生动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年幼的舞女可悲的人生遭遇,体现了牛峤词咏物而不滞于物,感情真挚又充满风致的重要特点。他的组词《漏子》和《感恩》大多数都是咏征人妇的思念之情,书托燕,梦归家,觉来江月斜,满含哀怨之情。他的词也咏边塞,如《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等。这首《定西番》意境完美,是词史上早期的声情并茂的边塞词之一,陆游称其为盛唐遗音(《历代诗馀》卷一一三引)。牛峤的词与唐末五代蜀中的诗风有关,在选材、构思和用语上,牛峤的词与李贺的乐府诗《春怀引》、《苏小小墓》、《恼公》等相似,他的女冠子、菩萨蛮等描写形象的词与温庭筠的词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所用的十三调也都在温庭筠的词范围之内。不过,牛峤的词更像韦庄的词,更多地使用白描,并注重从民歌、民间词中汲取营养,如《梦江南》的两首词和《鸳鸯排宝》等。 牛峤文学贡献详情»

评价

牛峤,唐末至后蜀之初的一位官员,虽然比不上牛僧孺,但也是一位才华出众的文学家。他曾担任左拾遗、尚书郎、剑南西川节度判官、给事中等职务。牛峤继承了牛僧孺的文学才华,也是一位杰出的作家,他的著作包括文集三十卷和诗歌三卷,其中以他的词作最为著名,风格类似于温庭筠,属于“花间派”。

唐末是中国诗歌发展的过渡时期,从诗之盛到词之盛的转变。在这个历史背景下,牛峤无疑是推动这一历史演变的功臣之一,并在词的发展成熟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牛峤的词作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才华闻名。他的词作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常常以花草鸟兽为题材,表达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爱情的思念。他的词作与温庭筠的作品相似,都注重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鸣。

牛峤的词作在当时的文坛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的作品被广泛传播,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和推崇。他的词作不仅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而且在情感上也能触动人心,引起读者的共鸣。他的作品成为了当时文人们追求的典范,对后来的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牛峤虽然在官场上的成就稍逊于牛僧孺,但在文学领域中却有着自己的光辉。他的词作不仅展现了他的才华和艺术追求,也为中国词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的作品至今仍被人们传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牛峤评价详情»

铁事典故

据传说,古代有一个名叫郭翰的人,他在一个炎热的夏夜里无法入眠,于是决定在庭院里休息。仰望着夜空,他看到一轮明月悬挂在飘浮的白云中。突然,一朵浮云变成了一位仙女,从空中飘落而下。郭翰以为自己在做梦,但很快意识到这位仙女是真实存在的。他急忙起身,向仙女行礼,并问道:“请问仙姑是从何处来到人间的?”仙女也回礼,并柔声说道:“我是天上的织女。”r
r
郭翰仔细打量着织女的衣服,他不知道这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尤其让他感到惊奇的是,这身衣服竟然没有任何衣缝。他不禁感到非常好奇,于是问道:“请问您穿的衣服为什么没有衣缝?”织女微笑着回答道:“我穿的是天衣,天衣本来就不是用针线缝制的,所以自然没有衣缝。”r
r
这个传说讲述了一个人与仙女相遇的故事,令人感到神奇和不可思议。郭翰在一个炎热的夏夜里,因为无法入眠而在庭院里休息。他仰望着夜空,看到了一轮明月悬挂在飘浮的白云中,这景象本身就让他感到惊叹。然而,更令他惊奇的是,一朵浮云竟然变成了一位仙女,从空中飘落而下。r
r
郭翰起初以为自己在做梦,但很快他意识到这位仙女是真实存在的。他急忙起身,向仙女行礼,并询问她是从何处来到人间的。仙女回答说她是天上的织女,这让郭翰更加惊讶和好奇。他仔细观察着织女的衣服,发现它没有任何衣缝。这让他感到非常奇怪,于是他向织女询问为什么她穿的衣服没有衣缝。织女微笑着解释说,她穿的是天衣,而天衣并不是用针线缝制的,所以自然没有衣缝。r
r
这个传说中的织女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遐想和想象。她来自天上,穿着一件没有衣缝的天衣,展现出了超凡脱俗的美丽和神秘。这个故事也让人们思考着仙境与人间的联系,以及人与神秘力量之间的关系。织女的出现让郭翰感到震撼和惊奇,也让他对世界的奥秘产生了更深的思考。这个传说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种对人类想象力和探索精神的表达。 牛峤铁事典故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