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高鹗是一位清代作家,他的早年经历和整理《红楼梦》的故事都是他生平中的重要部分。
在早年,高鹗的父亲是一位读书人,家境富裕,住在京郊。高鹗年轻时喜欢游玩,经常和朋友一起饮酒作乐,看起来比较放荡,不太遵守儒家礼教。青年时期,高鹗追求功名,渴望通过科举考试来进入仕途。他形成了以儒家正统思想为主导的世界观和艺术观。然而,他几次参加考试都没有成功,这给了他很大的打击。他曾离开京城到京西北长城一带做私塾先生,也可能做过幕宾。
在这段时间里,高鹗与一个名叫畹君的女子谈了一场深刻的恋爱。畹君有老公和孩子,因为遭遇不幸而信仰佛教。高鹗的诗词中经常写到这段爱情。经过多年的努力,高鹗终于在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中顺天乡试中成功。
高鹗中举后,他接连准备会试,但都一再失败,身心疲惫。然而,他也有了一些闲暇时间。他曾从朋友那里借阅《红楼梦》的抄本,但只看到了前八十回,后面的部分没有看到,这让他感到遗憾。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高鹗的朋友程伟元来拜访他,展示了自己搜集到的《红楼梦》全本,并邀请他一起参与编辑整理。高鹗认为,虽然《红楼梦》是一部不太正统的闲情小说,但与儒家思想并无冲突,所以他欣然应允了。到了冬至后的五天,他们完成了任务,交付印刷。很快,《红楼梦》的第一个工程浩大的印本问世了,被称为程甲本。据程伟元说,他们的具体工作内容是对原稿进行编辑校对,补充缺文,修正错误,然后再印刷出版。
然而,程甲本的出版有些仓促,急于求成,所以编校排印不够仔细,出厂后就发现了很多问题。于是,高鹗和程伟元立即开始重新修订,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二月十三日重新付梓,这本被称为程乙本。
程乙本的《引言》中提到,前八十回是在参考各种旧抄本的基础上补足缺文,订正错误。高鹗和程伟元的努力使得《红楼梦》得以完整地出版。这本书在出版史和传播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被胡适称为程甲本。
高鹗的整理《红楼梦》的经历展示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和才华。他的努力使得这部经典作品得以流传至今,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高鹗简介: 高鹗(1758年—约1815年),字云士,号秋甫,别号兰墅、行一、红楼外史,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出版史、传播史上首个刻印本、全璧本——程高本的两位主要编辑者、整理者、出版者之一。他是清代汉军镶黄旗内务府人,出生于辽宁铁岭,自署铁岭高鹗、奉天高鹗。他的先世清初即寓居北京。
高鹗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中举,乾隆六十年(1795年)进士及第,历任内阁中书、汉军中书、内阁典籍、内阁侍读、江南道监察御史、刑科给事中等职。他在官场上有一定的成就和地位。
除了参与《红楼梦》的编辑整理工作外,高鹗还有一些作品传世,如《月小山房遗稿》和《砚香词·簏存草》等。这些作品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和创作能力。
关于高鹗的死亡时间,没有确切的记载,只知道他大约在1815年左右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