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菊花盛开在秋天,从不与百花为伍,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情操意趣并未衰穷。
宁可在枝头凋谢枯萎而死,也不曾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注释:
不并:不合、不靠在一起。并,一起。
疏篱:稀疏的篱笆。
未穷:未尽,无穷无尽。
抱香死:菊花凋谢后不落,仍系枝头而枯萎,所以说抱香死。
何曾:哪曾、不曾。
北风:寒风,此处语意双关,亦指元朝的残暴势力。
《寒菊 / 画菊》译文及注释详情»
郑思肖是南宋末年的一位爱国诗人,他深深痛惜南宋的灭亡。在南宋灭亡后,郑思肖选择了隐居在苏州的一个和尚庙里,他拒绝了任何官职和荣华富贵的诱惑,一生都过着清贫的生活。他甚至在坐着、躺着的时候都朝向南方,这是他表达对南宋的忠诚和不忘的方式。
这首诗是郑思肖在南宋灭亡以后所写的,它反映了他内心深处对南宋的思念和对国家的痛苦。诗中透露出作者对南宋的眷恋和对国家的忠诚,他用自己的行动和生活方式来表达对南宋的怀念和对国家的热爱。
郑思肖的隐居生活和他写下的这首诗都展现了他对南宋的深情厚意。他选择隐居并不是因为软弱或逃避现实,而是出于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南宋的怀念。他坚守着自己的信念,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应有的品质。
这首诗不仅仅是郑思肖个人的创作,更是一种对南宋的追思和对国家的思考。它通过诗人的笔触,将南宋的灭亡和自己的隐居生活融为一体,表达了对国家的痛苦和对南宋的怀念之情。这首诗不仅仅是一种创作背景,更是一种对国家历史的回顾和对爱国精神的赞颂。
《寒菊 / 画菊》创作背景详情»
的艺术境界和深刻的意蕴。
首先,诗人通过描写寒菊的自然物性,表达了自己忠于故国的决心。诗中的“抱香”一词,暗示了诗人高洁的民族情操,而“北风”则双关地暗示了来自北方的蒙古统治者。这种对抗的意象使整首诗显得壮烈激昂,掷地有声。
其次,诗人通过描写寒菊的独立和傲然,表达了菊花的高洁坚贞和真淳自得。诗中的“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一句,表达了菊花在凌厉的风霜中挺立不倒的坚强意志。这里的“趣”既指菊花的自然之趣,也指画家融入菊花形象中的高洁坚贞、真淳自得的主观之趣。这种意象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此中有真意”的意趣相呼应,展现了诗人对菊花的深刻理解。
最后,诗人通过描写菊花的枯萎和北风的侵扰,表达了自己宁死不屈的崇高民族气节。诗中的“枝头抱香死”一句,暗示了菊花宁愿为了坚持气节而死去,也不愿屈服于蒙元统治集团。这种凛然正气和至死不渝的崇高民族气节,真诚地剖白了诗人自己的情感和信念。这两句诗与宋代朱淑真的《菊花》诗相呼应,使诗的意蕴更为深化,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将寒菊作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忠于故国、坚守气节的决心。诗人通过描写菊花的自然属性和社会性,展现了菊花的美丽和画家兼诗人的人格美。整首诗具有咏物诗的特征,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艺术境界和深刻的意蕴。
《寒菊 / 画菊》赏析详情»
贞的诗句也有其独特之处。陆游的“空余残蕊抱枝干”表达了菊花在凋零之后仍然坚守的精神,而朱淑贞的“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则强调了菊花不愿随波逐流的坚定态度。然而,与郑思肖的诗句相比,它们的表达力和政治意义都稍显不足。
郑思肖的《画菊》一诗,通过对菊花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的思考。诗中的“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一句,描绘了菊花不随俗流的高洁品质,与郑思肖自己的坚守高尚节操的决心相呼应。而“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宁死不屈的决意,不愿向元朝投降。这些诗句中的意象和语言都充满了悲壮和坚定的力量,展现了郑思肖的忠诚和坚韧。
与其他宋代诗人对菊花的咏叹相比,郑思肖的诗句更加痛切悲壮,语气更加坚定。他通过点出“北风”,明确指向了元朝的侵略,表达了自己对抗元朝的决心。这种政治指向的明确性,使得郑思肖的诗句更加有力量和深远意义。
总的来说,郑思肖的《画菊》一诗通过对菊花的赞美,深刻表达了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诗句中的意象和语言充满了悲壮和坚定的力量,展现了郑思肖的忠诚和坚韧。与其他宋代诗人对菊花的咏叹相比,郑思肖的诗句更加痛切悲壮,语气更加坚定,具有更深远的政治意义。这使得《画菊》成为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寒菊 / 画菊》赏析二详情»
郑思肖(1241~1318)是宋末时期的一位诗人和画家,出生在连江(今属福建)。他的原名不详,宋朝灭亡后改名为思肖,因为肖是宋朝国姓赵的一部分。他的字是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是所南,意味着日常坐卧时要面向南方,背向北方。他还自称为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
郑思肖曾经在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中脱颖而出。元军南侵时,他曾向朝廷献策抵御敌军,但未被采纳。之后,他离开家乡,定居在吴下,并在报国寺寄食。郑思肖擅长描绘墨兰,他的画作中花叶萧疏,没有画根土,寓意宋朝的土地已经被掠夺。
郑思肖的作品包括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这些作品展示了他对故国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关注。此外,他的诗歌和画作也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