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百花凋零,只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媚艳丽的景色将小园的美景完全占据。
稀疏的梅枝倒映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在黄昏的月光下飘荡。
寒雀想要飞落下来时,先偷偷看一眼梅花;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美丽,定会陶醉迷失。
幸好我能低声吟诵,与梅花亲近,不需要敲打檀板唱歌,也不需要端起金杯喝酒来欣赏它。
梅花像剪碎的丝绸点缀在酥酪般的枝干上,要描绘出它的姿态和布局确实很困难。
整个白天直到太阳西山都可以尽情享受春天的温暖,等到夜晚霜寒露重时可能会有些胆怯吧?
清新鲜艳的梅花只能让隔壁的僧人珍爱,不愿让城里的俗人来观赏。
回忆起过去在梅花盛开、酒旗飘扬的江南路上,微风吹过,梅花轻轻地落在马鞍上。
注释:
暄妍:景物明媚鲜丽,这里是形容梅花。
疏影横斜:梅花稀疏地倒映在水中,形成横斜的影子。疏影指梅枝的形态。
暗香浮动:梅花散发的清幽香味在飘动。黄昏:指月色朦胧,与上句“清浅”相对应,有双关义。
霜禽:羽毛白色的禽鸟。根据林逋“梅妻鹤子”的趣称,理解为“白鹤”更佳。偷眼:偷偷地窥看。
合:应该。断魂:形容神往,犹指销魂。
狎:玩赏,亲近。
檀板:檀木制成的拍板,歌唱或演奏音乐时用以打拍子。这里泛指乐器。金樽:豪华的酒杯,此处指饮酒。
绡:生丝绸。酥:酥酪一般的。乾:枝干。
向背:面向和背对的姿态。稀稠:疏疏密密的布局。
日薄:日落。从:任从。甘:甘心。
澄鲜:清新。
吟鞍:指吟诗者所骑的马鞍。
《山园小梅二首》译文及注释详情»
林逋是宋代著名的隐士,他年轻时曾四处漫游江淮地区,但在四十多岁时选择隐居在杭州西湖的孤山上。他热爱梅花和鹤,甚至自称以梅花为妻,以鹤为子。因此,他一生中写了许多描写梅花的诗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这组诗。
这组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推测是在林逋隐居杭州西湖期间创作的。在这段时间里,林逋与大自然的接触更加频繁,他能够亲眼目睹梅花的盛开和鹤的翱翔。这些景象深深地触动了他的心灵,激发了他对梅花和鹤的深刻思考和赞美之情。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被誉为“花中之王”。它在寒冷的冬季中独自开放,象征着坚强和不屈的精神。林逋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可以看作是对这种精神的崇敬和追求。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梅花的赞美之情,将其比作贞洁、坚强和高尚的女性形象,展现了他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
鹤是中国文化中的吉祥之物,被视为长寿和祥瑞的象征。林逋将鹤视为自己的子女,表达了对长寿和幸福的向往。他通过描绘鹤的飞翔和自由自在的姿态,表达了对自由和追求理想的渴望。
这组诗以其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成为了林逋的代表作之一。它展现了林逋对梅花和鹤的热爱和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和感悟。这些诗篇不仅在当时广为传诵,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山园小梅二首》创作背景详情»
清的香气,使人仿佛置身于梅花的世界中。
颈联则通过对梅花与自然环境的对比,进一步凸显了梅花的高洁品性:“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霜禽和粉蝶都是春天的使者,它们对梅花的态度可以看出梅花的美丽和吸引力。霜禽欲下时,先偷偷地瞥一眼梅花,可见梅花的美丽已经让它们心动;而粉蝶若是知道梅花的美丽,也会为之心魂俱断。这样的描写使人感受到梅花的高贵和独特,它不需要华丽的装饰,只凭自身的美丽就能吸引众生。
尾联则以一种幽默的方式来结束整首诗:“不因酒宴喜开颜,只是近黄昏。”这里作者表达了自己对梅花的喜爱,并且强调了梅花的清雅和高洁。梅花不需要酒宴歌舞这样的豪华场合来欣赏,只需要在黄昏时分近距离地欣赏,就能感受到它的美丽和清幽。这样的描写既展示了作者对梅花的热爱,也表达了他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写,展现了梅花的高洁品性和清雅风姿。作者通过赋予梅花人的品格,与梅花达到了精神上的契合。诗中的描写细腻而生动,使人仿佛置身于梅花的世界中,感受到了梅花的美丽和清幽。这首诗不仅是对梅花的赞美,也是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和高尚情趣的追求。
《山园小梅二首》赏析详情»
林逋(967-1028),字君复,汉族,出生于浙江大里黄贤村(也有一说是杭州钱塘)。他从小就非常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据记载,他性格孤高自好,喜欢恬淡的生活,不追求荣利。长大后,他曾经漫游江淮地区,后来隐居在杭州西湖,建造了庐山上的住所。他经常驾驶小船游览西湖的各个寺庙,与高僧和诗友交往。每当有客人来访,他会让门童子放飞鹤,只要看到鹤,林逋就会划船回来。他创作的诗歌随意而来,随意而弃,从不保留。1028年(天圣六年)去世。他的侄子林彰(朝散大夫)和林彬(盈州令)一同前往杭州,举行了完整的治丧仪式。宋仁宗赐予他谥号“和靖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