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原文赏析

  • xián
    chū
    xià
    shuì
    ·
  • [
    sòng
    dài
    ]
    yáng
    wàn
  • meí
    liú
    suān
    ruǎn
    chǐ
    齿
    jiāo
    fēn
    绿
    chuāng
    shā
  • cháng
    shuì
    qíng
    xián
    kàn
    ér
    tóng
    zhuō
    liǔ
    huā

原文: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相关标签:夏天儿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吃过梅子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的绿色映照在纱窗上。
在漫长的夏日里,从午睡中醒来不知做什么好,只懒洋洋地看着儿童追逐空中飘飞的柳絮。

注释:
梅子:一种味道极酸的果实。
软齿牙:一作溅齿牙,指梅子的酸味渗透牙齿。
芭蕉分绿:芭蕉的绿色映照在纱窗上。
与窗纱:《四部备要》本《诚斋集》作“上窗纱”,此据《杨万里选集》。与,给予的意思。
无情思:没有情绪,指无所适从,不知做什么好。思,意,情绪。
捉柳花:戏捉空中飞舞的柳絮。柳花,即柳絮。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译文及注释详情»

简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午睡初起时的心情变化。一开始,作者感到疲倦无精打采,但当他看到儿童追捉柳絮的场景时,他的童心重新被唤醒,他不由自主地陶醉其中。

诗中通过描写柳花戏舞和儿童捉柳花的情景,展现了作者的情怀和景物的清新闲适,同时也表现出儿童的童趣。柳花在风中与孩童们一起玩耍,笑声不时传来,这让诗人从睡梦中醒来。首两句点明了初夏的季节,后两句则表达了夏日昼长、无聊的感觉。

诗中运用了梅子、芭蕉、柳花等物象来展现初夏的特点。诗人在乡村闲居,午睡后悠闲地观察儿童追捉飘飞的柳絮,心情愉悦。诗中使用了形容词“软”来表达作者的闲散心态,“分”字则形象地描绘了柳花的样子,而“闲”字则巧妙地呼应了诗题,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对宁静闲适的向往。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简析详情»

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照片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大臣。他出生在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杨万里被尊称为“诚斋先生”,是因为宋光宗曾亲自为他亲书了“诚斋”二字。他一生创作了两万多首诗歌,其中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一种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

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以此见长。他善于运用生动的描写手法,将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相结合,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他的作品也反映了民间疾苦和抒发了爱国情感。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

杨万里的代表作品有《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等。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他的诗集《诚斋集》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杨万里在文学和政治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是一位有远见和才华的政治家。他曾担任过南宋朝廷的重要职位,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

杨万里于1206年6月15日去世,享年79岁。他的诗歌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研究,他的艺术成就和人格魅力也深深地影响着后人。

猜您喜欢

念奴娇·春情

宋代 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宋代 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清明

宋代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