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原文赏析

  • qīng
    míng
  • [
    sòng
    dài
    ]
    huáng
    tíng
    jiān
  • jiā
    jié
    qīng
    míng
    táo
    xiào
    tián
    huāng
    zhǒ
    zhī
    shēng
    chóu
  • leí
    jīng
    tiān
    lóng
    shé
    zhé
    jiāo
    yuán
    cǎo
    róu
  • rén
    jiāo
    qiè
    shì
    gān
    fén
    gōng
    hóu
  • xián
    qiān
    zài
    zhī
    shuí
    shì
    mǎn
    yǎn
    péng
    hāo
    gòng
    qiū

原文: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相关标签:清明节感叹人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清明时节,桃红李白,含笑盛开。田野上那些长满杂草的坟墓令人感到凄凉。
春雷滚滚,惊醒了冬眠中的龙蛇百虫;春雨充沛,滋润郊野旷原,使草木变得青绿柔美。
古有齐人出入坟墓间乞讨祭食以向妻妾夸耀,也有介子推拒做官而被大火烧死。
不管是贤者还是平庸之辈,千年之后又有谁知道呢?最后留在世间的只不过是满目乱蓬的野草而已。

注释:
桃李笑:用拟人手法形容盛开的桃、李花。
蛰(zhé):动物冬眠。
“人乞”句:《孟子》中有一则寓言。说齐国有一人每天出外向扫墓者乞讨祭祀后留下的酒饭。回家后却向妻妾夸耀是别人请自己吃饭。这是一个贪鄙愚蠢的形象。
“士甘”句:用春秋时介子推宁愿被烧死也不愿再出仕的典故。
蓬蒿(hāo):杂草。丘,指坟墓。 《清明》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在北宋末年的“元祐党争”时期(1086年—1094年),中国朝廷内部形成了两个派别:支持王安石变法的“新派”和反对新政的“旧派”。这场党争的背景是王安石变法时所推行的一系列新政措施,这些措施引起了朝廷内部的分歧和争议。

旧派也被称为“元祐党人”,其中包括了一些重要的文化名人,如苏轼和司马光。苏轼是当时的大文豪,他以其才华横溢和文学造诣而闻名于世。司马光则是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他对王安石的变法持有强烈的反对态度。

黄庭坚是当时的一位文人,他与苏轼交好,因此也受到了一些牵连。尽管黄庭坚并没有直接参与党争,但他的友谊和交往使他成为了一种间接的关联。

这场党争对于北宋朝廷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分裂和对变革的不同态度,还反映了王安石变法所引发的社会动荡和不满情绪。这场党争也对后来的政治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变革奠定了基础。

在这个背景下,黄庭坚创作了这首诗。这首诗可能是他对党争的一种思考和反思,也可能是他对友情和人生的感悟。无论如何,这首诗都承载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黄庭坚个人的情感体验,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清明》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和反思,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和慨叹。



整首诗以清明节为背景,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人生的喜悲离合。首联以“佳节清明”点题,接着描写了桃李春风和野田荒垅的对比,表达了人生的喜悲交替。颔联则以雷声惊醒动物和春雨滋润植物的情景,展示了生物在春天的活跃和生长。颈联通过两个典故,揭示了人生的两种境界,对比了贪婪和正直的人生态度。尾联则以蓬蒿荒丘和遗骨一土的景象,提出了对人生的疑问,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生死的思考。



整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对景物、动物和人物的对比,展现了人生的喜悲离合和无常。诗人通过描写清明节的景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慨叹。整首诗情感饱满,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触动和思考。

《清明》鉴赏详情»

宋代诗人黄庭坚的照片
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出生于1045年8月9日,出生地为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一起被称为“一祖三宗”,其中黄庭坚是其中一宗。

黄庭坚曾在苏轼门下学习,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一起被称为“苏门四学士”。他与苏轼齐名,被世人称为“苏黄”。黄庭坚的代表作品之一是《山谷词》,这部作品展现了他独特的文学才华。

除了文学方面的成就,黄庭坚的书法也非常出色,他的书法风格独树一格,被誉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逝世于1105年5月24日,享年60岁。他的一生为文学和书法界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后人广泛称颂和传颂。

猜您喜欢

一剪梅·中秋无月

宋代 辛弃疾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月也杯中 一作:月在杯中)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唯有烛花红,歌且从容,杯且从容。

钗头凤·世情薄

宋代 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装 通:妆)

行香子·七夕

宋代 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