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南楼书事》原文赏析

  • è
    zhōu
    nán
    lóu
    shū
    shì
  • [
    sòng
    dài
    ]
    huáng
    tíng
    jiān
  • shān
    guāng
    jiē
    shuǐ
    guāng
    píng
    lán
    shí
    xiāng
  • qīng
    fēng
    míng
    yuè
    rén
    guǎn
    bìng
    zuò
    nán
    lóu
    weì
    liáng

原文: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相关标签:古诗三百首写景山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站在南楼上倚着栏杆向四周望去,只见山光、水色连在一起,辽阔的水面上菱角、荷花盛开,飘来阵阵香气。
站在南楼上靠着栏杆向四周望去,可以看到山色和水色连在一起,水面上开满了菱角和荷花,飘来阵阵香气。

清风明月没有人看管自由自在,月光融入清风从南面吹来,使人感到一片凉爽和惬意。
清风明月没有人看管,自由自在地存在着,月光融入清风从南面吹来,给人一种凉爽和惬意的感觉。

注释:
鄂(è)州:在今湖北省武汉、黄石一带。南楼:在武昌蛇山顶。
鄂州是指现在湖北省武汉和黄石一带的地方。南楼是指位于武昌蛇山顶的楼。

四顾:向四周望去。山光、水光:山色、水色。
四顾指向四周望去。山光和水光指山的颜色和水的颜色。

凭栏:靠着栏杆。十里:形容水面辽阔。芰(jì):菱角。
凭栏指靠着栏杆。十里是形容水面辽阔。芰是指菱角。

并:合并在一起。一味凉:一片凉意。
并指合并在一起。一味凉指一片凉意。 《鄂州南楼书事》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黄庭坚的《夏夜南楼怀辛大》进行解读。诗中描绘了夏夜登楼眺望的情景,以及诗人对自身遭遇的感慨和思考。

首先,诗中明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明月的存在使得在朦胧中可以看到难以区别的山水景象,也让诗人闻到了十里芰荷的芬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诗的后两句,诗人通过皎洁的月光,将清风和月光融合在一起,形容清风带着月光的柔和和恬静,给人带来了凉爽和舒适的感觉。

其次,这首诗让读者很容易忘记自身的处境,仿佛自己也登上南楼来乘凉了。诗中通过描绘外界景象,如山水、芰荷、清风、明月等,构建了一个高远、清空、富有立体感的艺术境界。同时,诗人也通过描写自身感受,如眼睛的视觉、鼻子的嗅觉、皮肤的触觉等,调动了读者的各种感官,使得读者能够共同参与对南楼夜景的感受、领略和体验。这种如临其境的感受,正是作品的艺术魅力,也是诗人的艺术追求。

最后,黄庭坚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和挫折,遭受了人陷害和中伤,曾被贬官六年,召回后又被罢官。在这首诗中,诗人在南楼纳凉时眼见明月和清风自由自在地各行其是,想到自己每欲有所作为却动辄得罪他人的情况,产生了怅恨之情。诗中的“清风明月无人管”正是诗人对自身心绪的自然流露。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夏夜登楼的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对自身遭遇的思考和感慨。同时,通过对外界景象和自身感受的描写,使读者能够共同参与对南楼夜景的感受和体验,达到了艺术的效果。 《鄂州南楼书事》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黄庭坚的照片
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出生于1045年8月9日,出生地为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一起被称为“一祖三宗”,其中黄庭坚是其中一宗。

黄庭坚曾在苏轼门下学习,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一起被称为“苏门四学士”。他与苏轼齐名,被世人称为“苏黄”。黄庭坚的代表作品之一是《山谷词》,这部作品展现了他独特的文学才华。

除了文学方面的成就,黄庭坚的书法也非常出色,他的书法风格独树一格,被誉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逝世于1105年5月24日,享年60岁。他的一生为文学和书法界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后人广泛称颂和传颂。

猜您喜欢

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宋代 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钴鉧潭西小丘记

唐代 柳宗元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
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问其价,曰:“止四百。
”余怜而售之。
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
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题稚川山水

唐代 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