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月亮还未照到我的书斋前,先照到了万花川谷,不是书斋没有月光,而是被高高的竹林隔着。
现在才是农历七月十三的夜晚,圆月已像白玉雕成的一样。秋月还没到最美的时候,到了十五、十六日夜晚你再看,那才是最好的。
注释:
好事近:词牌名。又名《钓船笛》,《张子野词》入“仙吕宫”。双调四十五字,前后片各两仄韵,以入声韵为宜。两结句皆上一、下四句法。连用多数仄声收脚而又杂有特殊句式组成的短调小令,常是显示拗峭挺劲的声情,适宜表达“孤标耸立”和激越不平的情调。
诚斋:杨万里书房的名字。
万花川谷:是离“诚斋”不远的一个花圃的名字。在吉水之东,作者居宅之上方。
修竹:长长的竹子。
奇绝:奇妙非常。
《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译文及注释详情»
杨万里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画家,他在官场上历经风雨,最终选择了辞官归乡。这首词是他辞官后创作的作品,创作时间是七月十三日夜,地点是他书房旁的万花川谷。
万花川谷是杨万里家乡的一处美丽景点,这里山清水秀,花草繁茂,景色宜人。在这个夏夜的深夜,杨万里独自坐在书房旁,凝望着天空中的明月。
望月是中国古代文人常用的题材之一,它代表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在这首词中,杨万里通过望月表达了他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辞官归乡对于杨万里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放弃了官场的权力和名利,选择回到家乡过上平静的生活。这首词可以看作是他对过去的告别和对未来的期许。
通过描绘万花川谷的美景和凝望明月的情景,杨万里表达了他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他希望能够像明月一样清澈明亮,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这首词展现了杨万里独特的艺术才华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追求真理的追求。通过这首词,读者可以感受到杨万里内心的深情和对自由的向往。
《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创作背景详情»
色,表达了作者对更美的月光景色的期待和向往。同时,这两句也暗示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他并不满足于眼前的美景,而是追求更高更美的境界。
整篇鉴赏通过对比描写,展现了作者对月光景色的独特感受和情感表达。开篇两句以巧妙的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紧接着通过解答悬念,揭示了作者为何离开书房去赏月的原因。上片以“未到”和“先到”点明了诚斋与万花川谷的不同状态,下片则以“如玉”和“未是”展示了作者对月光景色的赞美和期待。整篇文章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大臣。他出生在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杨万里被尊称为“诚斋先生”,是因为宋光宗曾亲自为他亲书了“诚斋”二字。他一生创作了两万多首诗歌,其中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一种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
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以此见长。他善于运用生动的描写手法,将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相结合,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他的作品也反映了民间疾苦和抒发了爱国情感。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
杨万里的代表作品有《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等。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他的诗集《诚斋集》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杨万里在文学和政治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是一位有远见和才华的政治家。他曾担任过南宋朝廷的重要职位,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
杨万里于1206年6月15日去世,享年79岁。他的诗歌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研究,他的艺术成就和人格魅力也深深地影响着后人。
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
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
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
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
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
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
我似浮云殢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
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