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铮。
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美玉摔碎般的声音。
注释:
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钲: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磬(qìng):四声 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
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稚子弄冰》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是在公元1179年(宋孝宗淳熙六年)的春天,杨万里当时在常州任职。在古代,打春牛是一种习俗,就是在立春前一天,人们用土牛来打春,以示迎接春天的到来并鼓励农民努力耕作。这首诗描写了儿童们看到大人们鞭打春牛的场景后,他们开始模仿的情景。这一情景引起了诗人对丰收的联想,激发了他对农业的思考和对未来丰收的期望。 《稚子弄冰》创作背景详情»
这首诗以生动的形象和贴切的比喻描绘了儿童玩耍的情景。诗中的儿童既顽皮又聪明,他们清晨起来从铜盆里取出冻好的冰块,用彩色丝线穿上当作银锣。这展现了儿童不怕冷的勇气和创造力。儿童手提着冰块在树林里边敲边跑,发出玉磬般美妙的乐声,这声音清脆悦耳,传得很远。然而,意外的情况发生了,儿童手里的冰块忽然掉在地上,摔碎了,发出了玻璃碎地的声音。诗人没有写儿童的心情,但可以想象出,他们可能会感到突然和遗憾,但也可能会转忧为喜,高兴地蹦蹦跳跳。这首诗活灵活现地描绘了儿童天真可爱的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稚子弄冰》赏析详情»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大臣。他出生在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杨万里被尊称为“诚斋先生”,是因为宋光宗曾亲自为他亲书了“诚斋”二字。他一生创作了两万多首诗歌,其中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一种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
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以此见长。他善于运用生动的描写手法,将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相结合,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他的作品也反映了民间疾苦和抒发了爱国情感。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
杨万里的代表作品有《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等。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他的诗集《诚斋集》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杨万里在文学和政治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是一位有远见和才华的政治家。他曾担任过南宋朝廷的重要职位,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
杨万里于1206年6月15日去世,享年79岁。他的诗歌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研究,他的艺术成就和人格魅力也深深地影响着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