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刚刚接近中秋,月已清圆,似是在鸦青色的幕布上挂着一团冰盘。忽然间,觉得今夜的月亮,独自行进在,与天隔离的空间。
注释:诚斋: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杨万里进士及第,授赣州司户,继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居永州,万里力请始见。张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终身服之,并名其书室曰“诚斋”。
鸦青幕挂一团冰:谓鸦青色的天空悬挂着一轮寒冰似的明月。幕:帷幕这里指天空。
元:同原。
粘天:附着天。
补充汉字译文及注释:
鸦青(yā qīng):形容天空的颜色,暗淡而微青。
幕(mù):帷幕,这里指天空。
元(yuán):同原,表示与之前的词语相同。
粘天(zhān tiān):附着在天空上。
《八月十二日夜诚斋望月》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诗人在八月十二日的夜晚,坐在家中的诚斋中,凝望着皎洁的月光,突然感到一股灵感涌上心头,于是他迅速动笔创作了这首诗。
这个场景的背景可以设想为一个安静而宁谧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坐在诚斋中,这是他平日里思考和写作的地方。八月十二日的夜晚,月亮高悬天空,洒下一片明亮的光芒。诗人被这美丽的景象所吸引,他的心灵被月光的神秘和宁静所触动。
在这个时刻,诗人的思绪开始飘荡,他感受到了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力量。他的内心充满了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和赞美之情。他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思考着自己在这个广袤宇宙中的微小和渺小。
于是,诗人迅速拿起笔,开始用文字表达他内心的感受。他的笔触流畅而自如,他用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出了他对月亮的赞美和对宇宙的思考。他的诗句充满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出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宇宙的敬畏。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展示了诗人在一个平凡的夜晚,通过凝视月亮的灵感,突然迸发出了创作的激情。这个背景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和赞美之情,以及他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创作动机和内心世界,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八月十二日夜诚斋望月》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鉴赏文章主要对一首诗进行了分析和解读。文章首先解释了诗句“月到中秋分外明”所蕴含的意义,指出诗人通过使用这句俗语,表达了八月十二日接近中秋的意味。接着,文章分析了诗中的第二句,描述了诗人仰望高空所见的“鸦青幕挂一团冰”,并解释了诗人使用“一团冰”来形容月亮的原因,认为这种描写更加形象生动,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和情操的陶冶。文章接着讨论了第三句的转折作用,以及第四句对“今宵月”的遐想,指出诗人独辟蹊径,通过描述月亮独自行走的形象,创造出了新奇的境界。最后,文章总结了这首小诗的特点,既创造了优美的境界,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又启迪了读者的思路,而通俗的语言也使读者感到新鲜活泼。 《八月十二日夜诚斋望月》鉴赏详情»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大臣。他出生在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杨万里被尊称为“诚斋先生”,是因为宋光宗曾亲自为他亲书了“诚斋”二字。他一生创作了两万多首诗歌,其中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一种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
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以此见长。他善于运用生动的描写手法,将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相结合,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他的作品也反映了民间疾苦和抒发了爱国情感。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
杨万里的代表作品有《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等。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他的诗集《诚斋集》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杨万里在文学和政治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是一位有远见和才华的政治家。他曾担任过南宋朝廷的重要职位,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
杨万里于1206年6月15日去世,享年79岁。他的诗歌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研究,他的艺术成就和人格魅力也深深地影响着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