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在萧条冷落的庭院中,斜风细雨,层层院门紧紧关闭。春天的娇花即将开放,嫩柳也渐渐染绿,寒食节即将临近,又到了令人烦恼的时日。推敲险奇的韵律写成诗篇,从沉醉的酒意中清醒,无端愁绪重又袭上心头。远飞的大雁尽行飞过,可心中的千言万语却难以托寄。
连日来楼上春寒泠冽,帘幕低垂,栏杆我也懒得凭倚。锦被清冷,香火已消,我从短梦中醒来。这情景,使本来已经愁绪万千的我不能安卧。清晨的新露涓涓,新发出的桐叶一片湛绿,不知增添了多少游春的意绪。太阳已高,晨烟初放,再看看今天是不是又一个放晴的好天气。
注释: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双调一百字,前后阕各四仄韵。
重门:多层的门。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险韵诗:以生僻而又难押之字为韵脚的诗。人觉其险峻而又能化艰僻为平妥,并无凑韵之弊。
扶头酒:易醉之酒。
征鸿:远飞的大雁
玉阑干:栏杆的美称。慵:懒。
烟敛:烟收、烟散的意思。烟,这里指像烟一样弥漫在空中的云气。
晴未:天气晴了没有?未,同否,表示询问。
《念奴娇·春情》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词人李清照在公元1116年(政和六年)的春天,她的丈夫赵明诚离开家乡去灵严寺游览,距离青州约一百七十里。李清照因为夫君的离去而感到深闺寂寞,无法忍受这种孤独的感觉。她心中充满了思念之情,但却无法将断肠的心事寄托出去。在这种思念之中,她创作了这首《念奴娇》。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之一,表达了她在春闺独处时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念奴娇·春情》创作背景详情»
此句写出了词人的闲愁无法排解的心情。接下来的一句“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表达了词人思念远行的丈夫,却无法将心中的万千思念寄托出去的苦闷。下阕的开头三句,写出了词人懒倚栏杆的愁闷情志,以及她独宿春闺的各种感受。接着的“不许愁人不起”一句,表达了词人已经失去了支撑生活的乐趣。接下来的两句“清露滴花枝,春风吹柳丝”,转写了新春的可爱,引发了词人游春的心思。结尾的两句“天已放晴,却担心是否真晴”,表现了词人心有余悸的感觉,极具凄迷之情。
整首词以春闺独处怀人为主题,通过描写环境气候和景色的萧条,表达了词人对远行丈夫的思念之情。词人在闲愁无法排解的情况下,通过饮酒赋诗来排遣愁绪,但诗成酒醒后,愁绪又重重袭上心头。词人独宿春闺,感受到了生活的乏味和无聊,已经失去了支撑生活的乐趣。词人对春天的描写充满了凄凉和迷茫,表现出她内心的孤独和无助。整首词情感真挚,描写细腻,通过对环境和内心的描写,展现了词人的思念之情和对生活的困惑。整篇词叙事条理清晰,层次井然,融情入景,表达了词人独特的闺怨情怀。
《念奴娇·春情》赏析详情»
李清照,生于1084年3月13日,死于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是汉族,出生于山东省济南章丘。她是宋代(南北宋之交)的女词人,也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的词作前期多写她悠闲的生活,后期则更多地表达她对自身境遇的悲叹和感伤。她的词作形式上善于运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在论词方面,她强调协律,崇尚典雅,并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理念,反对将词作为诗文的写作方式。
除了词作,李清照也擅长写诗,但留存下来的诗作并不多,其中一部分是感时咏史的作品,情辞慷慨,与她的词风有所不同。
李清照的文集有《易安居士文集》和《易安词》,但已经散佚。后人编纂了《漱玉词》辑本,现在也有《李清照集校注》供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