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一:
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
常常想起在溪边的亭子里游玩,直到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我被美景所吸引,忘记了回家的路。
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
酒宴的兴致尽了之后,我才乘船返回,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池的深处。
奋力把船划出去呀!奋力把船划出去!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拼命地划船,拼命地划船!划船声惊动了一群水鸟。
译文二: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被美景陶醉而流连忘返。
经常想起在溪边的亭子里游玩,一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我被美景所陶醉,忘记了回家。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池深处。
游玩的兴致满足了,天黑了就开始划船回去,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池的深处。
划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划呀,划呀,惊动了满滩的水鸟,它们都飞起来了。
译文三:
曾记得一次溪亭饮酒到日暮,喝得大醉回家找不着了道路。
曾经记得一次在溪边的亭子里喝酒,一直喝到黄昏,喝得大醉后回家找不到回路。
兴尽之后很晚才往回划船,却不小心进入了荷花深处。
兴致尽了之后,很晚才开始划船回去,却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池的深处。
怎么渡,怎么渡?(最终)惊起水边满滩鸥鹭。
怎么办才能过去,怎么办才能过去?最终惊动了水边满滩的水鸟。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译文及注释详情»
李清照是中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作以婉约清丽、感情真挚而著称。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她早期的作品之一,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她到达汴京(今河南开封)之后,但尚未出嫁的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李清照身居闺中,过着相对封闭的生活。她常常会回忆起自己少年时的游玩情景,对那些曾经的欢乐和自由感到无比怀念。她对于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使得她的诗歌充满了深情和思乡之情。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正是在这种情绪的驱使下创作而成的。诗中描述了一个溪亭,夕阳西下,景色宜人。李清照通过描绘这一美丽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自由的向往之情。她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诗中,使得这首小令充满了浓郁的个人色彩。
这首词作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情的表达,成为了李清照早期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现了李清照的才华和情感,也反映了当时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局限和对自由的渴望。这首词作流传至今,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也是李清照词作中的代表之一。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主要针对一首小令进行分析。这首小令以描写酒醉和美丽的花朵为主题,展现了清新别致的情感。诗的开头以平淡自然的语言描述了作者在溪亭日暮时的醉酒情景,表达了作者流连忘返的愉快心情。接着,诗中的兴致逐渐升高,表现出作者不愿意结束游赏的心情。诗中的“误入”一句与前文的“不知归路”相呼应,展示了主人公忘情的态度。诗的结尾通过描述主人公急于找到回家的路的焦灼心情,以及惊起的鸟群,使诗意留下了悬念,引发读者的思考。整首诗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段,将移动的风景和作者的心情融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愉快心情,展现了一种自然之美。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赏析详情»
想象和思考了。
这首《如梦令》是李清照为了追忆一次有趣的郊游而写的。诗中描述了她在郊野水边的亭子里度过的一个傍晚。她喝酒喝得醉醺醺的,已经到了不认识回家路的程度。她在欣赏郊野景色的同时,也在喝酒。她在那里游赏了相当长的时间,直到兴致尽了才上了回家的小船。然而,由于她醉眼模糊,天色又黯淡,她把船划进了一片密集的荷花丛中。她心慌意乱,不知道该怎么办才能划出荷塘回家。诗中重复了两次“争渡”,突出了她焦急的心情。正当她在胡乱划动小船寻找归路时,突然听到了一片被小船惊起的水鸟的呼啦啦声。诗到这里戛然而止,下文的情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和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绘李清照在郊游中的经历和心情,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她的兴奋和激动。诗中运用了重复的手法,突出了她焦急的心情。同时,诗中的细节描写也让读者能够想象出她在荷塘中迷失的情景。整首诗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让读者也能够进入到她的境界中,分享她的激动和思索。
这首《如梦令》展示了李清照作为一个有才能的文学家的写作功底。她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运用词语,将自己的经历和心情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首诗也成为了她的代表作之一,被广泛传诵和赞赏。
总之,这首《如梦令》通过描绘李清照在郊游中的经历和心情,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她的兴奋和激动。诗中的细节描写和重复手法使诗更加生动有趣。这首诗展示了李清照作为一个有才能的文学家的写作功底,也成为了她的代表作之一。读者可以自己去想象和思考下文的情节,进一步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讲解详情»
这篇词以清新的描写和活泼的节奏展现了词人在一次愉快的郊游中的心情。词人在清溪上畅游,沉醉于美景之中,甚至不知道时间的流逝。然而,回舟时却误入了一个幽静神秘的世界,其中充满了花香和酒气。这个世界给词人带来了巨大的惊喜和深深的陶醉,使她暂时摆脱了封建社会的束缚,展现出她贪玩活泼的一面。词人在荷花之间穿行,看着鸥鹭惊飞,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这种活力通过词的短促节奏和响亮的韵脚表达出来。虽然有人将这首词误认为其他作者的作品,但根据黄升的《花庵词选》和曾慥的《乐府雅词》,这首词应当是李清照的作品。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简评详情»
李清照,生于1084年3月13日,死于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是汉族,出生于山东省济南章丘。她是宋代(南北宋之交)的女词人,也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的词作前期多写她悠闲的生活,后期则更多地表达她对自身境遇的悲叹和感伤。她的词作形式上善于运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在论词方面,她强调协律,崇尚典雅,并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理念,反对将词作为诗文的写作方式。
除了词作,李清照也擅长写诗,但留存下来的诗作并不多,其中一部分是感时咏史的作品,情辞慷慨,与她的词风有所不同。
李清照的文集有《易安居士文集》和《易安词》,但已经散佚。后人编纂了《漱玉词》辑本,现在也有《李清照集校注》供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