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转动,像无数的船只在舞动风帆。梦魂仿佛回天庭,听见天帝在对我说话。他热情而又有诚意的问我要到哪里去。
我回报天帝路途还很漫长,现在已是黄昏却还未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注释:
星河:银河。
转:《历代诗余》作“曙”。指银河转动的景象。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天语:天帝的话语。
嗟:慨叹。
报:回答。
谩有:空有。谩:徒,空。惊人句,化用《江上值水如海上势聊短述》有“语不惊人死不休”诗句。表示即使能写出惊人的句子,也没有实际作用。
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形容大鹏飞得很高。
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形容大鹏飞得很高。
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吹取:吹得。表示风将我送到。
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指蓬莱三仙岛。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译文及注释详情»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词人之一,她的词作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而闻名。在她的作品中,有一首名为《如梦令》的词,其中描述了她在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春天乘船航行的经历。
在建炎四年的春天,李清照乘船出海,经历了一次惊险的航行。这次航行使她深刻地感受到了大海的浩渺和风涛的狂暴。她在船上目睹了大海的辽阔和无垠,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力和无穷的神秘。同时,她也亲身经历了风浪的袭击和船只的摇摆,这使她对生命的脆弱和无常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这首词中,李清照以自己和天帝为人物,通过描绘大海和乘船的场景,表达了她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她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海的壮丽和恢弘,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在航行中的恐惧和不安。她通过与天帝的对话,表达了对命运的疑问和对生活的思考。她认识到生命的脆弱和短暂,但也希望能够珍惜每一刻,活出自己的精彩。
根据陈祖美的《李清照简明年表》,这首词是在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创作的。这一年,李清照乘船航行的经历给她带来了深刻的感受和思考,激发了她创作这首词的灵感。这首词以其真实的生活背景和深刻的情感,成为了李清照作品中的经典之作,也展示了她作为女词人的独特魅力。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创作背景详情»
这首词的赏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词的形象描写非常奇幻,意境缥缈,富有浓郁的浪漫气息。词开头就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在唐五代以及两宋词中是比较少见的。词中描绘的天、云、雾、星河、千帆等景象极其壮丽,而动词的运用使得描绘更加生动,给人一种浑茫无际的感觉。同时,词中也融入了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其次,词中出现了梦魂回到天庭的情节,词人仿佛回到了天庭,天帝殷切地问他打算到何处去。这种情节的设置,表达了词人对于关怀和温暖的渴望,但在现实中却得不到。通过塑造态度温和、关心人民疾苦的天帝,词人表达了自己美好的理想。
最后,词的结构也值得一提。一般双叠词中,通常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并自成起结。但是这首词上下两片之间联系紧密,一气呵成。上片末二句是写天帝的问话,过片二句是写词人的对答,语气衔接,毫不停顿。这种结构可以称之为“跨片格”,给词增添了一种独特的韵味。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奇幻的形象描写、浪漫的意境和独特的结构,展现了词人对于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于关怀和温暖的渴望。同时,词中也融入了词人个人的经历和情感,使得整首词更加丰富和有深度。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赏析详情»
“归帝宫”。这里的“帝宫”象征着她内心深处的向往和追求,是她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接下来的几句,“乘万里风破晓霞,会向瑶台月下逢。”描绘了她在梦中乘着风,穿越万里,破晓时分来到了瑶台之上。这里的“瑶台”是神话中仙人居住的地方,象征着她梦中的仙境。而“月下逢”则表达了她对美好相遇的期待和向往。
整首词以梦幻的情境和豪放的笔调展现了李清照内心深处的渴望和追求。她通过幻想自己乘风而行,穿越云雾,来到仙境,表达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豪放的情感和风格与她其他的词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她多样化的创作风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总的来说,这首词《记梦》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作品中的一颗明珠,展现了她豪放的情感和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幻想自己进入仙境,她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词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情感,成为了李清照作品中的一颗璀璨之星。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赏析二详情»
《临江仙》词作为模板,表达了她对束缚生活的不满和对自由的向往。而《渔家傲》这首词,则是她在豪放的情感中寻找解脱的一种方式。
《渔家傲》以描写梦境为主题,通过对海上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豪放的情感和对自由的向往。词的开头两句“天接云涛,连山接海”,用动词“接”、“转”、“舞”来描写海天交融的景象,表现出海天动宕的壮丽景色。接着,“星河欲转,千帆舞”,点出时间已近拂晓,大风吹动着千帆,展现出海上的狂风巨浪。这些描写都是以豪放的笔触来表现的,与婉约派的作品风格截然不同。
在词的下片,作者写出了自己的感慨和对自由的渴望。她写道:“仿佛梦魂归帝所”,表达了自己原本就是天帝那里来的人,现在又回到了天帝处所的感觉。这句话与苏轼《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相呼应,都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接着,“归何处,殷勤问津”,表现了天帝的好意和关切,引起了作者的感慨。她用“路长日暮”来形容人世间的束缚和无法找到理解的境界,表达了对封建社会束缚的不满。最后几句,“看大鹏已高翔于九万里风之上,大风呵,不住地吹吧”,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渴望,希望大风能够把她的帆船吹送到蓬莱三岛去。
李清照作为婉约派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多以闺情幽怨为主题,风格含蓄委婉。然而,《渔家傲》这首词却展现了她豪放的一面。在封建社会中,女性生活于种种束缚之下,即使是有才华和修养的女作家也难以摆脱这种命运。因此,她通过这首词表达了对束缚生活的不满和对自由的向往。这种豪放的情感和对自由的渴望,使得她的作品在婉约派中显得独特而引人注目。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赏析三详情»
李清照,生于1084年3月13日,死于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是汉族,出生于山东省济南章丘。她是宋代(南北宋之交)的女词人,也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的词作前期多写她悠闲的生活,后期则更多地表达她对自身境遇的悲叹和感伤。她的词作形式上善于运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在论词方面,她强调协律,崇尚典雅,并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理念,反对将词作为诗文的写作方式。
除了词作,李清照也擅长写诗,但留存下来的诗作并不多,其中一部分是感时咏史的作品,情辞慷慨,与她的词风有所不同。
李清照的文集有《易安居士文集》和《易安词》,但已经散佚。后人编纂了《漱玉词》辑本,现在也有《李清照集校注》供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