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风停了,花儿已凋落殆尽,只有尘土还带有花的香气。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
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
注释:
武陵春:词牌名,又作“武林春”、“花想容”,双调小令。双调四十八字,上下阕各四句三平韵。这首词为变格。
尘香:落花触地,尘土也沾染上落花的香气。花:一作“春”。
日晚:一作“日落”,一作“日晓”。梳头:古代的妇女习惯,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梳妆打扮。
物是人非: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
先:一作“珠”,沈际飞《本草堂诗余》注:“一作珠,误”。《崇祯历城县志》作“欲泪先流”,误删“语”字。
说:一作“道”。“尚好”:一作“向好”。双溪:水名,在浙江金华,是唐宋时有名的风光佳丽的游览胜地。有东港、南港两水汇于金华城南,故曰“双溪”。
拟:准备、打算。轻舟:一作“扁舟”。
舴艋(zé měng)舟:小船,两头尖如蚱蜢。
《武陵春·春晚》译文及注释详情»
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花的香气,花儿已凋落殆尽。日头已经升得老高,我却懒得来梳妆。景物依旧,人事已变,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
听说双溪的春景还不错,我也打算泛舟前去。只是担心双溪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我许多的忧愁。
《武陵春·春晚》译文二详情»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发生在公元1135年(宋高宗绍兴五年),当时李清照因为金兵的进犯而不得不逃离家乡,避难到浙江金华。这个时候,她的丈夫已经去世,家中珍藏的金石文物也被抢劫一空,作者身无分文,孑然一身。在连绵不断的战火中,她流离失所,历经世事的坎坷和人生的苦难,处境极其凄惨,内心充满了极度的悲痛和无助。这样的背景下,李清照创作了这首词,表达了她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无奈。 《武陵春·春晚》创作背景详情»
出了词人内心的犹豫和不安。接着,词人又用“只恐”开头,表达了她对外界环境的担忧和对自己身份的疑虑。她担心自己的身份和境遇不适合出游,担心自己的心情会被外界的欢乐所冲淡。这种内心的矛盾和挣扎,通过虚字的运用,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一句“不知细叶谁裁出”则是词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的真实写照。她不知道自己的命运是由谁决定的,也不知道未来会怎样,感到无力改变和掌控自己的命运。这种无奈和迷茫,通过虚字的运用,表现得深情而又真实。整首词通过虚字的运用,将词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无奈和迷茫,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慨。 《武陵春·春晚》赏析详情»
《武林春》是李清照创作于南宋时期的一首词作。这首词以婉约的艺术手法表达了词人内心深沉复杂的忧愁情感,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词作于北国沦陷、丈夫亡故的时期,词人流寓浙江金华。整首词以“愁”为主题线索,虽然只在末尾出现一个“愁”字,但贯穿全篇。词作极其含蓄委婉,起伏变化,充分展现了婉约词派的特色。
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表达了词人被困在室内的忧闷愁苦之情。接着的“日晚倦梳头”描写了词人在国痛家恨的环境下的凄惨内心。词中还出现了丈夫遗物、北国故乡等细节,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悲伤。最后一句“欲语泪先流”更是表达了词人内心悲情的喷涌而出。
整首词以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表达,将词人的忧愁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词作虽然只有短短几句,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使人感受到词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这种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使得《武林春》成为后人传颂的抒愁佳作。
《武陵春·春晚》赏析二详情»
此词的下片就以双溪为背景展开。首句写双溪的景色,以“绿水青山”四字概括,表达了她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向往。接着写到她在双溪游览时的心情,用“独往独来”四字来形容,表达了她的孤独和寂寞。她在游览中感受到了自然的宁静和美好,但也更加凸显了自己的悲苦和无依无靠。
接下来的两句,写到了她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她回忆起过去的美好时光,用“旧时月色”四字来表达,表现了她对过去幸福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而对未来的期待,则用“新人如玉”四字来形容,表达了她对新的生活和希望的向往。
最后两句,写到了她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对世事的感慨。她用“人生如梦”四字来形容自己的命运,表达了她对生活的无奈和对人生的短暂的思考。而对世事的感慨,则用“一场空”四字来概括,表达了她对人生的无常和对世事的无奈。
整首词以含蓄的笔法,表达了作者在逆境中的悲苦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矛盾和对人生的感慨。整体上,这首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在困境中的坚韧和对美好的追求。
《武陵春·春晚》鉴赏详情»
李清照,生于1084年3月13日,死于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是汉族,出生于山东省济南章丘。她是宋代(南北宋之交)的女词人,也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的词作前期多写她悠闲的生活,后期则更多地表达她对自身境遇的悲叹和感伤。她的词作形式上善于运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在论词方面,她强调协律,崇尚典雅,并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理念,反对将词作为诗文的写作方式。
除了词作,李清照也擅长写诗,但留存下来的诗作并不多,其中一部分是感时咏史的作品,情辞慷慨,与她的词风有所不同。
李清照的文集有《易安居士文集》和《易安词》,但已经散佚。后人编纂了《漱玉词》辑本,现在也有《李清照集校注》供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