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赏析

  • jiǎn
    meí
    ·
    hóng
    ǒu
    xiāng
    cán
    diàn
    qiū
  • [
    sòng
    dài
    ]
    qīng
    zhào
  • hóng
    ǒu
    xiāng
    cán
    diàn
    qiū
    qīng
    jiě
    luó
    shàng
    shàng
    lán
    zhōu
    yún
    zhōng
    shuí
    jǐn
    shū
    lái
    yàn
    huí
    shí
    yuè
    mǎn
    西
    lóu
  • huā
    piāo
    líng
    shuǐ
    liú
    zhòng
    xiāng
    liǎng
    chù
    xián
    chóu
    qíng
    xiāo
    chú
    cái
    xià
    meí
    tóu
    què
    shàng
    xīn
    tóu

原文: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相关标签:宋词三百首宋词精选思念闺怨离情一剪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幽香也已消散,光滑如玉的竹席带着秋的凉意。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登上小船。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注释:
一剪梅,词牌名,又名“一枝花”“腊前梅”“腊梅香”“腊梅春”“玉簟秋”“醉中”等。以周邦彦《一剪梅·一剪梅花万样娇》为正体,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三平韵。另有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五平韵;双调五十九字,前段五句三平韵,后段六句三平韵等变体。
红藕:红色的荷花。
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兰舟:这里指小船。
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主要是关于李清照创作《一剪梅》这首词的背景。根据《琅嬛记》的引述和现代词学家王仲闻的观点,李清照在婚后不久创作了这首词,题目是根据元人伊世珍的《琅嬛记》中的一段描述而来。《琅嬛记》中说:“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这段描述表明了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在婚后不久就离开了,李清照为了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写下了这首《一剪梅》。

然而,现代词学家王仲闻对这段描述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在《李清照集校注》中指出,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时两人都在东京,赵明诚是太学生,并没有负笈远游的事情。他认为《琅嬛记》是一本伪书,不足为据。此外,王仲闻还指出李清照的父亲被称为李翁,但并没有确切的名字,这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根据李清照自己在《金石录后序》中的描述,她在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嫁给了赵明诚。他们的婚姻非常幸福,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然而,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在党争中受到冤枉,李清照也因此受到牵连,被迫返回家乡,与丈夫时常分离。这些别离的经历勾起了李清照许多思念之情,她写下了许多词篇,其中《一剪梅》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综上所述,李清照创作《一剪梅》这首词的背景是她与丈夫赵明诚婚后不久分离,思念之情激发了她的创作灵感。这首词表达了她对丈夫的思念和对分离的痛苦。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是一种无尽的思念和等待。而“雁字回时”,则是写她盼望着远方的爱人能够寄来消息,传递思念之情。这两句词语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月夜和雁足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相思之苦。



整首词以秋天为背景,通过描写荷花凋谢、竹席凉,以及舟中思念和楼头等待的情景,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相思之苦。词中的意象丰富而深刻,语言简练而富有感染力。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构思,将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作者的心境和情感。



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深刻的情感内涵,展现了作者对爱情和离别的思考和感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内心情感的抒发,词中蕴含着对生命短暂和爱情易逝的思考,以及对相思之苦的倾诉。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深的触动和思考。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鉴赏详情»

赏析

星光闪烁,夜色渐深,词人孤独地站在楼上,凭栏远望。她期待着丈夫的归来,希望能够与他共度美好的夜晚。这句词描绘了词人内心的渴望和思念之情,通过对月光和楼景的描写,表达了她对丈夫的深深思念。

词的下阕首句“花自飘零水自流”写出了花开花落、水流不息的自然规律。这句词以自然景物为比喻,表达了人生无常的真实感受。花开花落,象征着人生的起伏和变化,而水流不息则代表着时间的流逝。词人通过这句词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以及对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离别和别离的痛苦的思考。

“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词的下阕第二句,表达了词人对丈夫的深深依恋和牵挂之情。这句词以“肝胆”来比喻词人对丈夫的深情厚意,将两人的感情比作昆仑山,表达了词人对丈夫的无尽思念和对他的忠诚。这句词通过对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词人对丈夫的深深爱意和对离别的痛苦的抒发。

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词人内心的孤独、思念和痛苦。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情感的抒发,词人将自己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首词以其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打动了读者的心灵,使人们能够感同身受,体会到离别和思念的痛苦。同时,词中所蕴含的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也使人们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李清照的照片
李清照

李清照,生于1084年3月13日,死于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是汉族,出生于山东省济南章丘。她是宋代(南北宋之交)的女词人,也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的词作前期多写她悠闲的生活,后期则更多地表达她对自身境遇的悲叹和感伤。她的词作形式上善于运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在论词方面,她强调协律,崇尚典雅,并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理念,反对将词作为诗文的写作方式。

除了词作,李清照也擅长写诗,但留存下来的诗作并不多,其中一部分是感时咏史的作品,情辞慷慨,与她的词风有所不同。

李清照的文集有《易安居士文集》和《易安词》,但已经散佚。后人编纂了《漱玉词》辑本,现在也有《李清照集校注》供人参考。

猜您喜欢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代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代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溪桥 一作:溪头)

渔家傲·秋思

宋代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