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大涤山在秋天的时候,美景无限,我难以一一游览;大涤山在秋天的时候,引起我无限遐思,更难以一一形容出来。
你看,那碧绿的山涧,泉水奔流,带来了片片红叶;青葱的树林上空,朵朵白云萦绕飘荡。
一只飞鸟不知从何处飞来,扑腾腾地冲进了树阴;夕阳西下,满山的知了,不停地鸣唱。
我想,这美妙的夜晚,雨打芭蕉,声声点点,是那么的悦耳;有谁,将与我一起,在枕上细细地聆听,联翩浮想?
注释:洞霄宫:在今浙江余杭县西南的大涤山中,唐代建造的天柱观,宋代改名为洞霄宫。
无垠:无边,无尽。
《宿洞霄宫》译文及注释详情»
林逋的这首诗以宿洞霄宫为背景,通过描绘山景和自己的游兴,展现了他对秋天的独特感受。
首联以散文的笔法起,总结了大涤山的美景和自己的游览快意。接下来的两联具体描写了山景,突出了秋天的特点。诗人运用了丰富的色彩描写,如碧涧、红叶、青林、白云,使山林变得绚丽多彩。同时,水的奔流和云的飘荡也展现了山中的幽阒,表达了诗人面对山景的喜悦心情。这种描写方式使人联想到晋刘晨、阮肇游天台山遇仙女前的情景,以及晋陶弘景的“山中何所有?岭上有白云”那样超凡脱俗的意境。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示了山景的美丽,还传达了一种隔绝尘世的仙风道气。
最后一联“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吟”转入明净轻快的笔法,描绘了黄昏时分的景色。诗人通过描写树林清凉的树阴中一只鸟儿飞来栖下,以及落日照射下的山林和秋蝉的鸣声,展现了自然界动与闹的一面。这种描写方式与前面的静谧景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整首诗更加丰富多样。
通过这首诗,林逋以散文的笔法和丰富的描写手法,将宿洞霄宫的山景和自己的游兴生动地展现出来。诗中的色彩描写和对自然界静与动的对比,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秋天的美丽和诗人的喜悦心情。整首诗以其独特的写法和精彩的描写,展示了林逋在诗歌创作上的独特才华。
《宿洞霄宫》赏析详情»
林逋(967-1028),字君复,汉族,出生于浙江大里黄贤村(也有一说是杭州钱塘)。他从小就非常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据记载,他性格孤高自好,喜欢恬淡的生活,不追求荣利。长大后,他曾经漫游江淮地区,后来隐居在杭州西湖,建造了庐山上的住所。他经常驾驶小船游览西湖的各个寺庙,与高僧和诗友交往。每当有客人来访,他会让门童子放飞鹤,只要看到鹤,林逋就会划船回来。他创作的诗歌随意而来,随意而弃,从不保留。1028年(天圣六年)去世。他的侄子林彰(朝散大夫)和林彬(盈州令)一同前往杭州,举行了完整的治丧仪式。宋仁宗赐予他谥号“和靖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