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清澈的天空像绿水一样,洗去了秋天的浊气。明亮的月亮像一面飞镜,仿佛突然飞到了天边。谁说把月亮中的桂树砍倒,明亮如镜的月亮会更加光辉流溢,将完整地映照出大地山河的倒影。
夏日的酷暑虽然退去,但余热还时不时地袭来,令人感到烦闷。只想去仙山蓬莱、方丈、瀛州仙山躲避。问问月宫中的嫦娥:到底因为什么事,竟然出现了让月亮时而圆时而缺的现象。麻烦吴刚挥动手中忽忽生风的玉斧,修整一下缺月,让它夜夜年年光洁饱满,普照大地,完整地映照出统一的山河和繁华的人间。甘愿等待这么多年,就算是借酒浇愁以后仍要醒来继续杀敌。
注释:斫:用刀斧砍。
姮娥:嫦娥。
拚却:甘愿,宁愿,愿意。
长年:很长时期。
《洞仙歌·中秋》译文及注释详情»
是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焦虑。接着,“烦玉斧、运风重整”一句,以“烦”字开头,表达了作者对现状的不满和愤懑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积极改变现状的决心和勇气。运用“玉斧”和“运风”这两个形象的词语,形象地描绘了作者要打破现有秩序,重塑社会风貌的决心和力量。接下来的“教夜夜,人世十分圆”一句,以“教”字开头,表达了作者要引导人们夜夜思考,认识到人世间的种种问题和困境,从而达到改变的目的。同时,“人世十分圆”一句,以“圆”字结尾,寓意着作者希望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完美。
整首词作通过对月亮的描绘和借用典故,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愿望改变的豪情。词语的运用精炼而富有哲理,意境开阔,给人以深思和启迪。与轻浮、侧艳的儿女情相比,这首词作更加深入人心,更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通过对月亮和桂树的象征意义的运用,词人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改变的渴望,同时也展现了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追求完美的精神追求。整首词作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词作。
《洞仙歌·中秋》赏析详情»
向子諲(1085-1152),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处任迁江淮发运使。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湮也落职。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諲率军民坚守八日。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根据资料,向子諲的出生年份为1085年,去世年份为1152年。他是临江人,字伯恭,号芗林居士。在1100年,他以荫补官的身份进入官场。在徽宗宣和年间,他先后担任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的职务。后来,他被任命为江淮发运使。他与李纲关系良好,但当李纲被罢相后,子諲也被迫下台。之后,他被任命为潭州知州,但在金兵围攻潭州时,他带领军民坚守了八天。在绍兴时期,他先后担任了户部侍郎和平江府知府的职务。由于反对秦桧的议和政策,他再次被罢官,回到临江居住。他的诗歌作品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写忧国忧时的作品。他还有一部名为《酒边词》的著作,共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