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原文赏析

  • zhì
    zhèng
    gǎi
    yuán
    xīn
    hán
    shí
    shì
    zhū
  • [
    yuán
    dài
    ]
  • jiāng
    shān
    xìn
    meǐ
    feī
    piāo
    chí
    jìn
    bǎi
    nián
  • shān
    shè
    tián
    tóng
    shuǐ
    kān
    mèng
    jiào
    tīng
    juān

原文: 江山信美非吾土,漂泊栖迟近百年。
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


相关标签:寒食节思乡乡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江山确实美好,但这里不是我的故乡,我漂泊异乡已经在这里暂居了将近百年。
青山、屋舍、坟墓、田地、曲折的流水和家乡的一样,没有什么区别,但我无法忍受在梦中醒来时听到杜鹃凄苦的鸣叫声。

注释:
至正:元顺帝于1341年改年号为“至正”。在这一年(农历辛巳年)的寒食日,写了这首诗,给自己的弟弟、子侄辈们看。
梦觉:梦醒。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译文及注释详情»

简析

这段内容主要描述了诗人在寒食时节与族中后辈一同祭扫先人墓地时的感慨和思考。文章开头引用了王粲《登楼赋》中的一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思念之情。诗人原本的家乡在四川,但他的父亲迁居江西已经多年。面对先人葬于异乡的墓地,诗人对故土的思念更加强烈。尽管江南水乡富饶美丽,但它无法阻断诗人对蜀中故土的深切思念。每当清晨醒来,听到杜宇的啼声,诗人的思乡之情更加深刻。整段内容通过描写诗人的情感和对故土的思念,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简析详情»

元代诗人虞集的照片
虞集

虞集(1272~1348)是元代著名学者、诗人,字伯生,号道园,人称邵庵先生。他少年时没有接受家庭教育,曾跟随吴澄游历。成宗大德初年,他被荐为大都路儒学教授,后来成为李国子的助教和博士。仁宗时期,他被调任集贤修撰,并担任翰林待制。文宗即位后,他先后担任奎章阁侍书学士,并负责修订《经世大典》。他还著有《道园学古录》和《道园遗稿》等著作。

虞集以文名远播,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为“元儒四家”。在诗歌方面,他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被人们称为“元诗四家”。

关于虞集的出生和死亡年份,他出生于1272年,逝世于1348年。

猜您喜欢

竹枝词二首·其二

唐代 刘禹锡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枯树赋

南北朝 庾信

殷仲文风流儒雅,海内知名。
世异时移,出为东阳太守。
常忽忽不乐,顾庭槐而叹曰:“此树婆娑,生意尽矣!”。
至如白鹿贞松,青牛文梓。
根柢盘魄,山崖表里。
桂何事而销亡,桐何为而半死?昔之三河徙植,九畹移根。
开花建始之殿,落实睢阳之园。
声含嶰谷,曲抱《云门》。
将雏集凤,比翼巢鸳。
临风亭而唳鹤,对月峡而吟猿。
乃有拳曲拥肿,盘坳反覆。
熊彪顾盼,鱼龙起伏。
节竖山连,文横水蹙。
匠石惊视,公输眩目。
雕镌始就,剞劂仍加。
平鳞铲甲,落角摧牙。
重重碎锦,片片真花。
纷披草树,散乱烟霞。
若夫松子、古度、平仲、君迁,森梢百顷,槎枿千年。
秦则大夫受职,汉则将军坐焉。
莫不苔埋菌压,鸟剥虫穿。
或低垂于霜露,或撼顿于风烟。
东海有白木之庙,西河有枯桑之社,北陆以杨叶为关,南陵以梅根作冶。
小山则丛桂留人,扶风则长松系马。
岂独城临细柳之上,塞落桃林之下。
若乃山河阻绝,飘零离别。
拔本垂泪,伤根沥血。
火入空心,膏流断节。
横洞口而敧卧,顿山腰而半折,文斜者百围冰碎,理正者千寻瓦裂。
载瘿衔瘤,藏穿抱穴,木魅睒睗,山精妖孽。
况复风云不感,羁旅无归。
未能采葛,还成食薇。
沉沦穷巷,芜没荆扉,既伤摇落,弥嗟变衰。
《淮南子》云:“木叶落,长年悲。
”斯之谓矣。
乃歌曰:”建章三月火,黄河万里槎。
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
“桓大司马闻而叹曰:“昔年种柳,依依汉南。
今看摇落,凄怆江潭。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桂州腊夜

唐代 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