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将来的岁月,我要把余生寄托在哪里呢?我无时无刻不关注着家乡的青山绿水。那绕着房屋长大的松树已经长得高大茂密,每次风声都让我误以为是故乡的江涛和雨声。
注释:它年指的是将来的某年或某一时期。总关情表示无时不刻都在关注。
《院中独坐》译文及注释详情»
树也成了他的敌人,将风声误作雨声,更加加重了他的乡愁之苦。
整首诗以“何处它年寄此生”为开头,以“尽把风声作雨声”为结尾,通过描绘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乡愁的深切思念,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痴迷和无法排遣的乡愁之情。诗人通过对人生如寄的思考,表达了对宫廷生活的厌倦和对家乡的向往。他将自己比作一颗寄居于世界的树,感叹人生的虚幻和短暂。他对家乡的思念如影随形,无论是在山中还是江上,都无法忘却乡关之情。诗人对乡愁的描述生动而深刻,他将绕屋长松树的风声误作雨声,表达了他对家乡雨声的怀念和对乡愁的无法排遣。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乡愁的苦楚。通过对人生如寄的思考和对乡关之情的描绘,诗人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鸣。
虞集(1272~1348)是元代著名学者、诗人,字伯生,号道园,人称邵庵先生。他少年时没有接受家庭教育,曾跟随吴澄游历。成宗大德初年,他被荐为大都路儒学教授,后来成为李国子的助教和博士。仁宗时期,他被调任集贤修撰,并担任翰林待制。文宗即位后,他先后担任奎章阁侍书学士,并负责修订《经世大典》。他还著有《道园学古录》和《道园遗稿》等著作。
虞集以文名远播,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为“元儒四家”。在诗歌方面,他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被人们称为“元诗四家”。
关于虞集的出生和死亡年份,他出生于1272年,逝世于134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