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剪一朵红花,承载着春意。精美的花和叶子,带着浓浓的春天气息,插在美人的头上。夕阳慢慢落下,好像要停留在最后的时刻。窗下有人加上新油,点亮守岁的灯火,人们整夜不眠,在笑声和欢乐中共迎接新春佳节。回想起过去除夕的宴席,美人白皙的纤手曾亲自把黄桔切开。那温柔的芳香至今仍然留在我的心中。我渴望在梦中回到湖边,那湖水如同镜子,让人忘记归路,我又迷失了方向,不知道在哪里。可怜的吴地白发点点如星,仿佛春风也不能融化寒霜,更何况斑斑白发对着落梅如雨雪飘零。
注释:
花信:花开的时候。
钗股:花上的枝杈。
残日:指除夕。
侵晓:指天亮。
新年莺语:杜甫的诗句:“莺入新年语。”
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具。俎:砧板。
玉纤擘黄柑:玉纤,妇女的手指;擘黄柑,剖开水果。擘(bāi):分开,同“掰”。
幽素:幽美纯洁的心灵。
镜中路:湖水如同镜子。
吴霜:指白发。李贺的《还自会吟》:“吴霜点归发。”
《祝英台近·除夜立春》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一个浪迹异乡的游子在除夕和立春这两个特殊的日子里的心情。作者吴文英在除夕这一天感到心情难堪,正如词中所写的“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根据吴文英生平后期的资料,他只在宋宝四年(1256年)的正月初一这一天写下了这首词。这一天恰逢除夜和立春相合,因此可以推测这首词是在这一年创作的。 《祝英台近·除夜立春》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简评描述了一首词的内容和情感表达。词的上片描写了除夕之夜的欢乐氛围,下片则表达了词人对情人的思念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词中的“归梦”一词表达了相思之情,“湖边”则是词人与情侣约定的地方,但词人却在梦中迷失了归路,传达出他的失落和怅惘之情。整首词以对眼前欢乐景象的描绘,突出了对过去幸福时光的怀念,情感真挚动人。文笔婉转,情感深沉。 《祝英台近·除夜立春》简评详情»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一首词进行解读和分析。词的开头写到了除夕恰逢立春的情景,对于游子来说,这个时刻引发了无限的感伤。上阕的开头描写了立春日,姑娘们戴上花,预示着百花将要开放的消息。接下来的几句表达了除夕夜也是立春日,人们在喜悦中迎接新年的情景。下阕的第一句“旧尊俎”是在追忆过去,主人公回忆起与佳人一起分享黄柑的细节,但那些美好的时光早已成为过去。接下来的几句又是写景,其中“千点吴霜”是对词人自己“两鬓清霜”的夸张描写,将景物描写和肖像描写结合在一起。而“落梅如雨”则是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给人一种遥远而又迷蒙的审美感受。 《祝英台近·除夜立春》赏析一详情»
花。”这是指旧年的酒杯和玉纤,曾经一起分享欢乐的黄花。这句话通过换头的手法,将欢乐的场景与家庭团聚的温馨联系在一起,更加凸显了游子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新尊俎,红烛共烧明月。”这句话则是对新年的祝福和期待。新年的酒杯和红烛,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共同照亮明亮的月光。这句话通过对比旧尊俎和新尊俎,表达了对未来的向往和期待,同时也暗示了游子对家人的思念和渴望。
整首词通过对立春和除夕的描写,展现了节日的喜庆和家庭团聚的温馨,同时也表达了游子的孤独和思乡之情。作者运用换头的手法,将欢乐和寂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词意更加深远。这首词既展现了节日的欢乐气氛,又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给人以深深的感动和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对节日和家庭团聚的描写,展现了游子的孤独和思乡之情。作者巧妙地运用换头的手法,将欢乐和寂寞相结合,使词意更加深远。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优美,给人以深深的感动和思考。
《祝英台近·除夜立春》赏析二详情»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
吴文英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他的词作数量丰富,风格雅致。他的词集《梦窗词集》存有三百四十余首词,分为四卷本和一卷本。
吴文英的词作以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为主要题材,他的词作被称为“词中李商隐”,显示出他对李商隐的倾慕和受影响。然而,对于吴文英的词作,后世的品评却存在争论。
除了他的词作,关于吴文英的生平和死亡的具体细节目前尚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