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天台陈庭学序》原文赏析

  • sòng
    tiān
    tái
    chén
    tíng
    xué
  • [
    míng
    dài
    ]
    sòng
    lián
  • 西
    nán
    shān
    shuǐ
    weí
    chuān
    shǔ
    zuì
  • rán
    zhōng
    zhōu
    wàn
    yǒu
    jiàn
    zhàn
    dào
    zhī
    xiǎn
    shuǐ
    yǒu
    táng
    yàn
    zhī
  • kuà
    xíng
    huáng
    zhú
    jiān
    shān
    gāo
    zhě
    leì
    xún
    jiàn
    diān
  • lín
    shàng
    ér
    shì
    jué
    wàn
    rèn
    yǎo
    suǒ
    qióng
    gān
    dǎn
    weí
    zhī
    dào
  • shuǐ
    xíng
    jiāng
    shí
    hàn
    è
    guǐ
    zhōu
    shī
    shì
    chǐ
    cùn
    zhé
    suì
    chén
    xià
    bǎo
    biē
  • nán
    zhì
  • feī
    shì
    yǒu
    zhě
    yóu
    feī
    cái
    yǒu
    wén
    zhě
    zòng
    yóu
    suǒ
    feī
    zhuàng
    qiáng
    zhě
    duō
    lǎo
  • shì
    zhī
    shì
    hèn
    yān
  • tiān
    tái
    chén
    jūn
    tíng
    xué
    néng
    weí
    shī
    yóu
    zhōng
    shū
    zuǒ
    yuàn
    cóng
    jiāng
    beǐ
    zhēng
    yǒu
    láo
    zhuó
    chuān
    zhǐ
    huī
    zhào
    yóu
    shuǐ
    dào
    zhì
    chéng
  • chéng
    chuān
    shǔ
    zhī
    yào
    yáng
    yún
    xiāng
    zhū
    hóu
    zhī
    suǒ
    yīng
    xióng
    jùn
    jié
    zhàn
    gōng
    zhù
    shǒu
    zhī
    shī
    rén
    wén
    shì
    yóu
    tiào
    yǐn
    shè
    yǒng
    zhī
    suǒ
    tíng
    xué
    lǎn
  • lǎn
    weí
    shī
    jǐng
    shí
    shì
    zhī
    biàn
    shì
    shī
    gōng
  • yuè
    sān
    nián
    miǎn
    guī
    huì
    jīng
    shī
    chōng
    zhuàng
    zhì
    gāo
    gài
    shān
    shuǐ
    zhī
    zhù
    zhě
    chǐ
  • shèn
    kuì
    fāng
    shào
    shí
    cháng
    yǒu
    zhì
    chū
    yóu
    tiān
    xià
    xué
    weì
    chéng
    ér
    xiá
  • nián
    zhuàng
    fāng
    chū
    ér
    fāng
    bīng
    suǒ
    tóu
  • dǎi
    jīn
    shèng
    zhǔ
    xìng
    ér
    neì
    dìng
    hǎi
    zhī
    weí
    jiā
    ér
    chǐ
    齿
    jiā
    mào
  • tíng
    xué
    zhī
    yóu
    shàng
    rán
    wén
    zhī
    xián
    shì
    ruò
    yán
    huí
    yuán
    xiàn
    jiē
    zuò
    shǒu
    lòu
    shì
    péng
    hāo
    ér
    zhì
    cháng
    chōng
    rán
    yǒu
    ruò
    náng
    kuò
    tiān
    zhě
  • yǒu
    chū
    shān
    shuǐ
    zhī
    wài
    zhě
    tíng
    xué
    shì
    guī
    ér
    qiú
    yān
    gǒu
    yǒu
    suǒ
    gào
    jiāng
    kuì
    ér

原文: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
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塘、滟滪之虞。
跨马行,则篁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
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栗。
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
其难至如此。
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
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
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
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
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
及年壮方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
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
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
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相关标签:古文观止送别劝勉赠序

译文及注释

的。或许,我也可以在有限的生活空间中,通过阅读、思考和写作,寻找到一种心灵的自由和满足。



注释:
1. 四川境内最为奇特:四川省内的山水景观最为独特。
2. 剑阁、栈道:指四川境内的险阻地形,如剑阁山和栈道。
3. 瞿塘峡、滟滪堆:指四川境内的水路险阻,如瞿塘峡和滟滪堆。
4. 仰头看不到山顶:指山林茂密,遮蔽了山顶的景象。
5. 几万尺深:形容山谷深不见底。
6. 肝胆颤抖:形容惊恐万状,非常害怕。
7. 偏离航道仅有尺寸大小:船只稍微偏离航道,就会被撞毁。
8. 喂饱了江中鱼鳖之腹:形容船只沉没,人被淹死。
9. 寻奇探胜:寻找奇异的景色和胜地。
10. 中书左司掾:指官职,负责中书省的文书工作。
11. 四川都指挥司照磨:指官职,负责四川地区的军事指挥。
12. 扬雄、司马相如、诸葛亮:指历史上的名人,他们曾在成都居住过。
13. 游览登临、饮酒射投、赋诗咏诗、歌唱呼啸:指庭学在川蜀山水中游览时的各种活动。
14. 辞官归家:指庭学辞去官职回到家乡。
15. 圣明天子兴起天下安定:指当时的皇帝治理国家,使天下安定。
16. 孔子的弟子颜回、原宪:指古代贤士,他们守在乡间的陋室中,但志向意趣却很充沛。 《送天台陈庭学序》译文及注释详情»

评析

本文是对宋濂的一篇赠序进行评析。赠序通常是对所赠人物进行劝勉,而本文中也有这方面的内容。但与此同时,文章更多地称道游览名山大川对写作上的裨益,并热情地希望陈庭学要重视提高个人的修养。整篇文章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后辈的殷切希望,真情厚谊溢于言表。

文章开头紧密结合了陈庭学的生活实际,由于他是从川蜀来到南京的,宋濂肯定了他在川蜀的经历对他的成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第三段中,作者回顾了自己的一生,由于种种原因,没法像陈庭学那样游览川蜀,这一段还是紧扣前文的。然而,在第四段中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见解,即“坐守陋室”也可以修身养性。这实际上是对陈庭学提出了劝诫:不要把游览名山大川当作提高自己的唯一途径。

本文中关于川蜀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的介绍也是值得注意的。作者在介绍地理环境时着重描摹了川蜀的险峻,这是为了诠释“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在介绍人文环境时,作者列举了与川蜀有关的扬雄司马相如、诸葛亮,这是为了诠释“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整篇文章前后呼应,结构紧凑,堪称无懈可击。

总的来说,本文是一篇赠序,通过对陈庭学的赞美和劝诫,表达了作者对后辈的殷切希望。文章结构紧凑,内容丰富,通过对川蜀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文章的意境。整篇文章情感真挚,语言优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送天台陈庭学序》评析详情»

明代诗人宋濂的照片
宋濂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是汉族,出生于浦江(今浙江浦江县)。他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家,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们也称他为太史公。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然而,宋濂因为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到茂州。在途中,他因病死于夔州。

宋濂的代表作品包括《送东阳马生序》和《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这些作品展示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和对国家大事的关注。《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序文,以叙述马生的才华和品德为主题,表达了对马生的赞美和祝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是一篇檄文,呼吁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抵抗元朝的侵略。

总的来说,宋濂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在明初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生平经历和作品都展示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他被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猜您喜欢

新柳

明代 杨基

浓如烟草淡如金,濯濯姿容袅袅阴。
渐软已无憔悴色,未长先有别离心。
风来东面知春浅,月到梢头觉夜深。
惆怅吴宫千万树,乱鸦疏雨正沉沉。

原州九日

明代 赵时春

秋声咽塞笳,边气肃霜华。
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
苍蒹仍碧水,绿酒对黄花。
鸿鹄归何处,长天空落霞。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明代 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