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月光清寒,好象盛冰的玉壶那样皎洁明净。天上的明月出没在云间,地上的长桥如苍龙横卧水面。美酒一樽,瑶琴三弄。吸引仙女凌波而来,凭依着阑干任天风拂面。放眼望去远远近近的楼台殿阁,天地辽阔,江水浩瀚无边。
注释:
中吕:宫调名。
普天乐:曲牌名。又名《黄梅雨》。南北曲皆有此曲牌。北曲属中吕宫,南曲属正宫;句法也各不同。
本篇为作者《吴江八景》之一。吴江:在今江苏省。古吴江泛指吴淞江流域,大致包括苏州、太湖和长江下游一带。
垂虹:指吴江上的垂虹桥。桥有七十二洞,俗称长桥。因桥形若虹,故名。今已不存。
玉华:指月亮的光华。
冰壶:盛冰的玉壶,比喻洁白。这里是形容月色。
玉兔:月亮。传说月中有白兔,故称。
苍龙:形容垂虹桥如长龙卧波。
凌波:形容女性步履轻盈。曹植《洛神赋》曾以“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描绘洛水女神。
《普天乐·垂虹夜月》译文及注释详情»
徐再思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而闻名。在这个故事中,徐再思夜晚来到了垂虹桥,他站在桥边,凭栏而立,凝视着清寒的月光和浩瀚的江水。这一幕景象让他不禁产生了深深的感慨和思考,激发了他创作这支小令的灵感。
徐再思的心境在这个时刻变得非常平静和寂寥。月光洒在江水上,映照出一片宁静的美景。这个景象让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无限的力量。他深深地被这种景色所吸引,仿佛自己也融入了这一片宁静之中。
然而,徐再思的内心却充满了慨叹。或许是因为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事的感慨,他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这个寂静的夜晚,他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他意识到人生如同江水一样,犹如浩瀚无垠的大海,而自己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滴水。
正是在这种思考和感慨的背景下,徐再思创作了这支小令。他用简洁而深刻的词句,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界的感慨。他希望通过这支小令,能够唤起人们对生命的珍惜和对世界的思考。
这支小令成为了徐再思的代表作之一,也成为了唐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深深地触动了读者的心灵。徐再思通过这支小令,传达了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思考,引发了人们对生命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和探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们在面对大自然的壮丽和生命的短暂时,应该珍惜眼前的一切,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徐再思的创作背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和反思的机会,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自己的人生和对世界的认识。
《普天乐·垂虹夜月》创作背景详情»
描绘出江天壮阔的景象,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整首诗以写景为主线,通过对月光、垂虹桥和江天的描绘,展现出壮丽的自然景观和诗人的情感体验。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将月光比作冰壶和玉兔,将垂虹桥比作水面苍龙,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表现力。诗人还通过引入洛神形象,给诗歌增添了神秘和梦幻的色彩。整首诗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对美景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普天乐·垂虹夜月》赏析详情»
徐再思是元代散曲作家,字德可,曾任嘉兴路吏。他因喜食甘饴而号称甜斋。徐再思的生卒年不详,但与贯云石为同时代人。他的作品主要是散曲小令,约有100首现存。这些作品与当时自号酸斋的贯云石的作品齐名,被称为“酸甜乐府”。后来,后人任讷将两人的散曲合为一编,名为《酸甜乐府》,收录了徐再思的小令103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