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昨夜风雨交加,遮窗的帐子被秋风吹得飒飒作响。蜡烛燃烧的所剩无几,壶中水已漏尽,一次次的斜靠在枕头上,辗转难眠。躺下坐起来思绪都不能够平稳。
人世间的事情,如同东逝的流水,一去不返,想一想我这一生,就像大梦一场。只有喝醉了酒才能排遣心中苦闷,别的方法都行不通。
注释:
兼:同有,还有。
帘帏(wéi):帘子和帐子。帘,用布、竹、苇等做的遮蔽门窗的东西。帏,同帷,帐子,幔幕,一般用纱、布制成。
飒飒(sà):象声词,这里形容风吹帘帏发出的声音。
烛残:蜡烛燃烧将尽。残,尽,竭。
漏断:漏壶中的水已经滴尽,表示时间已经很晚。漏,漏壶,为古代计时的器具,用铜制成。壶上下分好几层,上层底有小孔,可以滴水,层层下注,以底层蓄水多少计算时问。
频:时常,频繁。
欹(qī)枕:古同“攲”,斜,倾斜。欹枕,头斜靠在枕头上。
平:指内心平静。
世事:指人世间的各种各样的事情。
漫:枉然,徒然。
浮生:指人生短促,世事虚浮不定。浮,这里为短暂、空虚之意。
醉乡:指人醉酒时神志不清的状态。
稳:平稳,稳当。宜,应当。
不堪行:不能行。堪,能够。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北宋时期,南唐最后一位皇帝李煜被宋太祖赵匡胤俘虏后的生活情况。在开宝八年(公元975年),李煜的家族被击败,国家覆灭,他被迫肉袒出降,被囚禁在汴京等待审判。由于李煜曾经拒绝投降并坚守城池,宋太祖赵匡胤封他为“违命侯”,以示对他的尊重和嘉奖。然而,李煜的生活却充满了屈辱和囚禁的痛苦。
这篇创作背景描绘了李煜在降宋后的囚居生活实况和内心境遇。他被囚禁在汴京,失去了自由,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被剥夺了皇帝的尊严和权力,被迫忍受屈辱和羞辱。他的生活变得孤独而沉重,他的心境也变得沮丧和绝望。
这篇创作背景通过描述李煜的囚居生活和内心境遇,展现了他的悲惨遭遇和内心的痛苦。这也反映了北宋时期政治动荡和战乱的背景,以及李煜作为南唐最后一位皇帝的悲剧命运。这篇创作背景为后续的创作提供了一个悲情的背景,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李煜的心境和遭遇。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创作背景详情»
了词人对于人生的淡然态度。他认为世事如水流般漫无边际,一切都是虚幻的,人生也只是一场浮生梦境。这种观念在后主词中是常见的,他对于世事的看法总是带有一种超脱和淡泊的态度。
整首词以秋夜为背景,通过描写风雨声和抒情主人公的烦躁不安,表达了一种孤寂和无奈的情绪。词人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清冷而寂静的秋夜。他的抒情主人公在这个夜晚无法入眠,思绪不断起伏,内心烦乱不安。这种情感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词人内心的焦虑和困惑。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词人认为人世间的一切都是短暂的,如同流水般匆匆而过,而人生也只是一场虚幻的梦境。他对于过去的荣华富贵已经不再追求,对于世事的漫无边际也不再计较。这种对于人生的淡然态度,使词人能够超脱尘世的纷扰,看清人生的本质。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清冷而寂静的秋夜,通过抒情主人公的烦躁不安和对于人生的思考,表达了词人对于世事的淡然态度。这种淡然态度使词人能够超脱尘世的纷扰,看清人生的本质。这首词具有后主词的一般风格,展现了词人独特的情感和思考方式,引起了后世读者的共鸣。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鉴赏详情»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是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他是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李煜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精通书法、绘画和音律。他的诗文造诣也非常高,尤其在词的创作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如温庭筠、韦庄等的传统,同时也受到李璟、冯延巳等人的影响。他的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情感真挚,风格鲜明。尤其是在南唐灭亡后,他的词作题材更加广阔,含义深沉。他的词在晚唐五代词中独树一帜,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他的文学才华,李煜的生平也充满了戏剧性。作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他经历了国家的兴衰和亡国的悲剧。在北宋灭亡南唐后,李煜被俘并被迫禅位,被流放到北方。他在流亡期间仍然坚持创作诗词,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人生的苦痛。最终,李煜在流亡期间去世,结束了他短暂而悲惨的一生。
总结起来,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位国君,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他的词作在晚唐五代词中独树一帜,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他的一生却充满了戏剧性,经历了国家的兴衰和亡国的悲剧。他在流亡期间坚持创作,但最终在北方去世,结束了他短暂而悲惨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