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曲·赤壁怀古》原文赏析

  • yīng
    ·
    huái
    怀
  • [
    yuán
    dài
    ]
    féng
    zhèn
  • máo
    zhū
    qīn
    céng
    zhù
  • zǎo
    zhuàn
    chū
    bào
    liáng
  • xiào
    tán
    jiān
    hàn
    dǐng
    sān
    fēn
    nán
    yáng
    gēng
  • tàn
    西
    fēng
    juàn
    jìn
    háo
    huá
    wǎng
    shì
    jiāng
    dōng
  • chè
    jīn
    huà
    shuō
    qiáo
    suàn
    shì
    yīng
    xióng
    liǎo
    chù

原文: 茅庐诸葛亲曾住。
早赚出抱膝梁父。
笑谈间汉鼎三分,不记得南阳耕雨。
叹西风卷尽豪华,往事大江东去。
彻如今话说渔樵,算也是英雄了处。


相关标签:写人怀古抒情感慨鹦鹉曲

译文及注释

译文:诸葛亮曾亲自以草屋为家,抱膝长吟,从容潇洒,可惜早早被刘备骗出山来经营天下。他谈笑间轻而易举地奠定了三分汉室的格局,却忘了南阳在雨中耕作的旧日生涯。那西风卷尽了历史的风流繁华,往事随着大江滚滚东去,怎不叫人感叹嗟呀!一直到现在,渔夫樵子还谈起诸葛亮在赤壁大战中的传说和佳话,大概也算是英雄的一种结局吧!

注释:赤壁:在今湖北蒲圻县长江南岸,三国时孙权、刘备合兵在此大破曹操的军队。
赚出:骗了出来。抱膝梁父:指隐居的诸葛亮。
抱膝:手抱住膝盖,安闲的样子。
梁父:本指《梁父吟》,相传为诸葛亮所作,这里代指诸葛亮。
汉鼎三分:将汉帝国一分为三。鼎,旧时视作国家的重器,比喻政权。
南阳:汉代郡名,包括今湖北襄樊及河南南阳一带。诸葛亮早年曾在南阳隐居耕作。
彻:直到。 《鹦鹉曲·赤壁怀古》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一首散曲的分析和解读。该散曲以诸葛亮为代表对象,通过怀古的方式表达对诸葛亮的敬仰和对现实的感慨。

文章首先提到了赤壁大战,这场大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周瑜的指挥击败了曹操,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也赞美了周瑜。然而,到了元代,民间的三国故事流行,诸葛亮在赤壁大战中的神机妙算和丰功伟绩深入人心。

接下来,文章分析了散曲的上片。散曲从诸葛亮南阳躬耕的出处说起,通过“笑谈间汉鼎三分”这句话,点出了诸葛亮建功立业的从容和才干。然而,接下来的“南阳烟雨”表达了诗人怀古的思绪,并不停留在赤壁战场,而是进入了更深层次的人生思索。诗人认为,诸葛亮为“汉鼎三分”的努力付出了惨重代价,使他再也不能重回隐居的生活,他的出山得不偿失,上了刘备的当。文章指出,“赚出”二字用语偏激,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惋惜之意。这种从怀古的本景宕开一层的写法,显示了诗人心绪的联翩与感慨的深沉。

接着,文章分析了散曲的下片。下片以一个“叹”字领起,揭开了诗人的感情世界。诗人吊古,更是在伤今。他以伤今的眼光吊古,为古人叹惋。西风扑面而来,长江滔滔东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豪杰安在。然而,这些只是渔夫樵子的闲谈,结局如此,那么诸葛亮何必要出山施展才干,建立功勋。诗人认为,诸葛亮还不如留在茅庐“抱膝”、“耕雨”好。这四句中,只有“大江东去”与“赤壁怀古”有关联,其余皆是脱羁的思绪。但是,前片着眼于历史,下片着眼于现况;前片的首句是诸葛亮的出处,下片的末句则是他的“了处”。前后既对比,又呼应,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通过怀古来抒发对现实的感慨。

总的来说,苏东坡的这首散曲通过怀古的方式,缅怀了诸葛亮,并表达了对现实的感慨。与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不同的是,这首散曲以诸葛亮为对象,但宣泄方式却是一致的,都是通过怀古来回到现实人生的径路。 《鹦鹉曲·赤壁怀古》赏析详情»

元代诗人冯子振的照片
冯子振

冯子振,字海粟,元代散曲名家,出生于1253年,去世于1348年。他自幼勤奋好学,元大德二年(1298年)以47岁的年龄登上进士及第,被人们称为“大器晚成”。朝廷非常重视他的才学,先后任命他为集贤院学士、待制,后来又担任承事郎,并连任保宁节度使(今四川境内)和彰德节度使(今河南安阳)。晚年他回到家乡,专心著述。他被世人称为“博洽经史,于书无所不记”,并且文思敏捷,下笔不能自休。他一生著述颇丰,传世的作品有《居庸赋》、《十八公赋》、《华清古乐府》、《海粟诗集》等,其中以散曲最为著名。

猜您喜欢

水仙子·游越福王府

元代 乔吉

笙歌梦断蒺藜沙,罗绮香馀野菜花。
乱云老树夕阳下,燕休寻王谢家,恨兴亡怒煞些鸣蛙。
铺锦池埋荒甃,流杯亭堆破瓦,何处也繁华?

登鹿门山怀古

唐代 孟浩然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
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金涧饵芝朮,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揽事攀践。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满江红·赤壁怀古

宋代 戴复古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