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杏儿·秋》原文赏析

  • qīng
    xìng
    ér
    ·
    qiū
  • [
    míng
    dài
    ]
    zhū
  • zhěn
    mèng
    chū
    cán
    gāo
    lóu
    shàng
    píng
    lán
    gān
    qīng
    shāng
    yìng
    jīn
    fēng
    zhì
    zhēn
    shēng
    duàn
    jiā
    yīn
    yōu
    yuàn
    yàn
    zhèn
    jīng
    hán
  • jǐng
    kān
    kàn
    níng
    móu
    chù
    chóu
    yǒu
    qiān
    bān
    qiū
    guāng
    tán
    báo
    rén
    qíng
    tiáo
    tiáo
    shuǐ
    máng
    máng
    shuaī
    cǎo
    yǐn
    yǐn
    qīng
    shān

原文: 午枕梦初残,高楼上,独凭阑干。清商应律金风至,砧声断续,笳音幽怨,雁阵惊寒。
景物不堪看,凝眸处愁有千般。秋光谈薄人情似,迢迢野水,茫茫衰草,隐隐青山。


相关标签:秋天写景山水青杏儿

译文及注释

午枕梦初残,高楼上,独凭阑干。清商应律金风至,砧声断续,笳音幽怨,雁阵惊寒。
汉字译文:午间醒来,梦境尚未完全消散,我独自站在高楼上,倚着栏杆。清商乐声应和乐律,秋风吹来,捣衣石的声音时断时续,笳箫的音调幽怨,群雁的队形受到寒意的惊扰。
注释:清商是古代五音之一,指商声。应律指应和乐律。金风指秋风。砧声断续的意思是时不时传来捣衣石的声音。砧是捣衣石的意思。雁阵指群雁飞行时整齐的队形,好像军队布阵一样。

景物不堪看,凝眸处愁有千般。秋光谈薄人情似,迢迢野水,茫茫衰草,隐隐青山。
汉字译文:景物已经不堪一看,凝视的地方充满了无尽的忧愁。秋光显得薄弱,人情也如此,遥远的野水,茫茫的凋零草地,隐约可见的青山。
注释:凝眸指眼神集中不流动,注视。迢迢指遥远的样子。 《青杏儿·秋》译文及注释详情»

注释

这首词选自《宣德宁夏志》。青杏儿,词牌名。

独凭阑干:《宁夏志笺证》(吴忠礼笺证)作“儿凭阑干”,误。这句意思是指一个人独自倚靠在门槛上。

清商:古五音之一,商声。这里指的是一种古代音乐的声音。

应律:应和乐律。意思是按照乐律和声音来应和。

金风:秋风。这里用金来形容秋风,表示其宝贵和珍贵。

砧声断续:意思是时不时传来捣衣声。砧指的是捣衣石,用来敲打衣物的声音。

雁阵:群雁飞行的行列整齐,好像军队布阵一样。这里用来形容雁群的有序飞行。

凝眸:眼神集中不流动;注视。这里指的是目光凝视,不动。

迢迢:遥远貌。这个词形容的是遥远的样子。 《青杏儿·秋》注释详情»

明代诗人朱栴的照片
朱栴

朱栴(1378.2.6.—1438.8.23.),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16皇子,汉族,出生于明朝最初的都城应天府(即金陵,今江苏南京市)。他的号为凝真、凝真子。

朱栴在明洪武戊午即洪武十一年正月壬午(1378年2月6日)出生。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儿子,被封为庆王。朱栴在宁夏生活了45个春秋,经历了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六朝。

朱栴享年61岁,正统三年八月乙卯初三日(1438年8月23日)病逝。他的葬地位于今宁夏同心县韦州明王陵。朱栴逝世后,被明英宗谥曰“靖”,史称“庆靖王”、“大明庆靖王朱栴”。

总结:朱栴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16皇子,号凝真、凝真子。他出生于明朝最初的都城应天府(即金陵,今江苏南京市),享年61岁。朱栴是庆王府第一代庆王,他在宁夏生活了45个春秋。他的葬地位于今宁夏同心县韦州明王陵。朱栴逝世后,被明英宗谥曰“靖”,史称“庆靖王”、“大明庆靖王朱栴”。

猜您喜欢

点绛唇·闲倚胡床

宋代 苏轼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

巫山一段云·古庙依青嶂

五代 李珣

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水声山色锁妆楼。往事思悠悠。
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于玄武陂作诗

魏晋 曹丕

兄弟共行游,驱车出西城。
野田广开辟,川渠互相经。
黍稷何郁郁,流波激悲声。
菱芡覆绿水,芙蓉发丹荣。
柳垂重荫绿,向我池边生。
乘渚望长洲,群鸟讙哗鸣。
萍藻泛滥浮,澹澹随风倾。
忘忧共容与,畅此千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