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
梅岭花朵盛开的时候,天山还未开始下雪。
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
下雪的地方看上去疑是开满了白白的梅花,而梅花的边缘处又像是落了一层积雪。
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台。
因着风儿的吹拂片片梅花飞入舞女的广袖中,又混杂着脂粉飘向女儿家的妆台。
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
几万里广袤荒凉的匈奴之地笼罩在茫茫白雪之中,春天到了也还无从知晓。
注释:
1. 梅岭:指梅花盛开的地方。
2. 天山:指位于中国新疆的山脉,因为高度较高,所以雪晚于其他地方开始下。
3. 疑:疑似,好像。
4. 花满:开满花朵。
5. 花边:梅花的边缘。
6. 回:落下。
7. 因风入舞袖:因为风吹拂,梅花飞入舞女的袖子中。
8. 杂粉:指女儿家的脂粉。
9. 妆台:女儿家的化妆台。
10. 匈奴:古代游牧民族,居住在中国北方草原地区。
11. 几万里:数万里的距离。
12. 春至:春天到来。
《梅花落》译文及注释详情»
当梅岭的花朵盛开时,天山还没有开始下雪。
下雪的地方看起来就像是开满了白白的梅花,而梅花的边缘又仿佛落上了一层积雪。
因为风儿的吹拂,梅花片片飞入了舞女的广袖中,同时也混杂着脂粉飘向了女儿家的妆台。
几万里广袤荒凉的匈奴之地被茫茫白雪所笼罩,春天的到来也无从得知。
《梅花落》译文详情»
这首诗通过梅花和雪花的形态颜色相似来构建了两个白色世界的混淆,描绘了一幅美丽奇妙的画卷。尽管无法分辨梅花和雪花,但梅花和雪花所代表的世界却是对立的:冰天雪地的匈奴地区和婉约柔美的中原地区。诗中的“开”字也有双关的意义:在北方,雪尚未“开”,指的是雪花还没有融化,也指的是匈奴地区还没有得到中华文明的开化。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远在万里之外的征人的思念和对边塞地区的关注。整首诗从小处入手,细腻婉转,但在描写塞外征人时,升华了诗的主旨,使读者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和对边塞地区的思考。 《梅花落》简析详情»
卢照邻是初唐时期的一位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他是汉族,出生在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关于他的生卒年,历史上没有明确的记载。
卢照邻出身于望族家庭,曾担任王府的典签,后来又被任命为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的尉官。在文学方面,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被誉为“初唐四杰”。
现存有卢照邻的诗集,包括7卷本的《卢升之集》和明代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他尤其擅长写诗和骈文,其中以歌行体的作品最为出色。他的许多佳句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被后人广为传颂,被誉为经典之作。
关于卢照邻的生平和作品,虽然史料不多,但他作为初唐时期的重要诗人,对于唐代文学的发展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