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子·长忆观潮》原文赏析

  • jiǔ
    quán
    ·
    cháng
    guān
    cháo
  • [
    sòng
    dài
    ]
    pān
    làng
  • cháng
    guān
    cháo
    mǎn
    guō
    rén
    zhēng
    jiāng
    shàng
    wàng
    lái
    cāng
    hǎi
    jìn
    chéng
    kōng
    wàn
    miàn
    shēng
    zhōng
  • nòng
    cháo
    ér
    xiàng
    tāo
    tóu
    shǒu
    hóng
    shī
    湿
    bié
    lái
    xiàng
    mèng
    zhōng
    kàn
    mèng
    jiào
    shàng
    xīn
    hán

原文: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相关标签:宋词三百首地方写水酒泉子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我经常回忆钱塘江观潮的情景,满城的人争先恐后地向江上望去。潮水涌来时,仿佛大海都空了,潮声像一万面鼓齐发,声势震人。
踏潮献技的人站在波涛上表演,手中拿着红旗却丝毫没被水打湿。此后曾多次梦到观潮的情景,梦醒时心里仍然觉得惊心动魄。

注释:
酒泉子:原为唐教坊曲,以酒泉郡地名作曲名,后用为词牌名。《金奁集》入“高平调”。有两体,一为温庭筠体,为词牌正格;二为潘阆体,又名《忆余杭》。
长:通假字,通“常”,常常、经常。
郭:外城,这里指外城以内的范围。
万面鼓声中:将潮来时,潮声像万面金鼓,一时齐发,声势震人。
弄潮儿:指朝夕与潮水周旋的水手或在潮中戏水的少年人。喻有勇敢进取精神的人。
向:朝着,面对
红旗:红色的旗帜。
觉:睡醒。
尚:还(hái),仍然。
心寒:心里感觉很惊心动魄。 《酒泉子·长忆观潮》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潘阆是一位以卖药为生的人,他曾经流浪到杭州。在杭州的时候,他亲眼目睹了钱塘江涨潮时的壮观景象。这一幕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中,以至于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多次在梦中重温了涨潮的情景。

潘阆对涨潮的景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情感。他觉得涨潮是大自然的奇迹,是一种令人震撼的力量。他被涨潮所吸引,也被它所感动。每当他回忆起那些壮观的场景,他的心中就充满了无尽的敬畏和感慨。

为了将自己对涨潮的感受表达出来,潘阆决定创作一首小词。他将自己亲眼见到的涨潮盛况融入到这首小词中,希望能够通过文字来传达出他内心深处的情感。

这首小词名为《酒泉子》,它是潘阆回忆观潮盛况而作的。在这首小词中,潘阆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涨潮时的景象,表达了他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感慨。通过这首小词,潘阆希望能够让读者们感受到他亲眼见到的那种壮观和震撼,以及他内心深处的情感。

潘阆的创作背景是他亲身经历过涨潮的盛况,这个经历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内心世界。他希望通过创作来表达自己对涨潮的敬畏和感慨,以及对大自然力量的赞美。这首小词《酒泉子》正是他回忆观潮盛况而作的,是他将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融入到文字中的产物。 《酒泉子·长忆观潮》创作背景详情»

潘阆

潘阆(?~1009)是宋初著名的隐士和文人。他的字是梦空,也有人说他的字是逍遥,号称逍遥子。他出生在大名(今属河北),也有人说他是扬州(今属江苏)人。潘阆性格疏狂,曾两次因事被追捕,处于生命危险之中。真宗时期,他被释放并被任命为滁州参军。潘阆以他的诗才闻名,他的风格类似于孟郊和贾岛,同时他也擅长写词。现在只有他的《酒泉子》十首词作品流传下来。

猜您喜欢

浪淘沙·其七

唐代 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过分水岭

唐代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唐代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