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竹石牧牛》原文赏析

  • zhú
    shí
    niú
  • [
    sòng
    dài
    ]
    huáng
    tíng
    jiān
  • zhān
    huà
    cóng
    zhú
    guài
    shí
    shí
    zēng
    qián
    ér
    niú
    shèn
    yǒu
    tài
    yǒng
    xiǎo
    zhēng
    róng
    yōu
    huáng
    xiāng
    绿
  • ā
    tóng
    sān
    chǐ
    lǎo
  • shí
    shèn
    zhī
    qiǎn
    niú
    jiǎo
  • niú
    jiǎo
    yóu
    niú
    dǒu
    cán
    zhú

原文: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箠,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相关标签:咏物抒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野外有一块小小的怪石,怪石的边上长满了丛丛竹子,挺拔而碧绿。有一个小牧童手持着三尺长的竹鞭,骑在一头老牛的背上,心情愉快地自娱自乐。我非常喜欢这块怪石,小牧童啊,请不要让牛在它上面磨角;磨角我还可以忍受,但千万不要让牛争斗,弄坏了那丛绿竹。

注释:子瞻:苏轼,苏轼擅长画竹、石、枯木等。伯时:李公麟,号龙眠居士,擅长绘制人物和马,同时也擅长山水画。野次:野外。峥嵘:山势高峻的样子,这里指形态奇特的怪石。幽篁:深邃茂密的竹林,引自屈原的《九歌》:“我在幽深的竹林中,终日看不到天。”这里指竹子。阿童:小童儿,引自《晋书·羊祜传》中吴童谣的“阿童复阿童”句子,这里指小牧童。箠(chuí):竹鞭。御:驾驭。觳觫(húsù):恐惧害怕得发抖的样子,引自《孟子·梁惠王》。这里以动词作名词,指牛。砺角:磨角。残:损害。 《题竹石牧牛》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当时的作者黄庭坚在京师担任秘书省著作佐郎的职务。与他一同在京的还有苏轼和李公麟。苏轼和李公麟是著名的文学家和画家,他们经常一起创作。在这期间,黄庭坚为苏轼和李公麟的画作题写了多首诗,而这首诗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首。 《题竹石牧牛》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是一种自然的行为,但对于诗人来说,这样的行为会破坏了画面的完美和谐。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和对于完美艺术的追求。他希望保留画面的原貌,不希望牛的行为对画面产生任何破坏。这种对于艺术的追求和对于完美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于美的热爱和对于艺术的敬畏。

整首诗以简洁的文字,描绘了一幅竹石牧牛图的画面,同时通过对画面的描绘和对于画面的感想的表达,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追求。诗人通过对于物象的简要刻划,展现了画面的形神毕具,同时通过对于牛磨角的担忧,表达了对于完美和谐的追求。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美的热爱和对于艺术的敬畏,展示了宋代绘画艺术的繁荣和题画诗的发展。 《题竹石牧牛》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黄庭坚的照片
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出生于1045年8月9日,出生地为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一起被称为“一祖三宗”,其中黄庭坚是其中一宗。

黄庭坚曾在苏轼门下学习,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一起被称为“苏门四学士”。他与苏轼齐名,被世人称为“苏黄”。黄庭坚的代表作品之一是《山谷词》,这部作品展现了他独特的文学才华。

除了文学方面的成就,黄庭坚的书法也非常出色,他的书法风格独树一格,被誉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逝世于1105年5月24日,享年60岁。他的一生为文学和书法界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后人广泛称颂和传颂。

猜您喜欢

水调歌头·落日塞垣路

宋代 黄庭坚

落日塞垣路,风劲戛貂裘。翩翩数骑闲猎,深入黑山头。极目平沙千里,惟见雕弓白羽,铁面骏骅骝。隐隐望青冢,特地起闲愁。
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州。玉颜皓齿,深锁三十六宫秋。堂有经纶贤相,边有纵横谋将,不减翠蛾羞。戎虏和乐也,圣主永无忧。

画堂春

宋代 黄庭坚

摩围小隐枕蛮江。蛛丝闲锁晴窗。水风山影上修廊。不到晚来凉。
相伴蝶穿花径,独飞鸥舞溪光。不因送客下绳床。添火炷炉香。

三言二首 其一

宋代 黄庭坚

寄岳云,安九夏。
无间绿,实潇洒。
碧溪头,古松下。
卧槃陀,昼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