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怨诗》原文赏析

  • yuàn
    shī
  • [
    táng
    dài
    ]
    cáo
  • shǒu
    tuī
    òu
    chē
    cháo
    cháo
    gēng
  • weì
    céng
    fēn
    kōng
    lǎo
    nóng
    míng

原文: 手推呕哑车,朝朝暮暮耕。
未曾分得谷,空得老农名。


相关标签:忧国忧民同情农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农人推着呕哑作响的农车,没日没夜地辛苦耕作。
到最后却没分得半粒粮食,只落得一个老农的空名。

注释:朝朝暮暮:指每天的早晨和黄昏,比喻从早到晚,天天如此。

补充汉字译文及注释:

呕哑(ǒu yā):形容声音沙哑、嘶哑。

空名(kōng míng):指虚名、名不副实。 《四怨诗》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将围绕作者揭示农民费劲牛车马力辛苦耕种却收获少的现实情况展开。作者通过这一现实的揭示,表达了对不劳而食者的愤恨以及对现实的思考。

首先,作者通过描述农民费劲牛车马力辛苦耕种的情景,展现了农民们的辛勤劳动。这种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农民们的辛苦和付出,他们为了生计不断努力,但却面临着收获少得可怜的困境。这种对农民的描写,使读者对他们的辛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作者通过对农民收获少的现实情况的揭示,表达了对不劳而食者的愤恨。不劳而食者指的是那些不付出努力却能够享受他人劳动成果的人。作者通过对农民收获少的揭示,暗示了这些不劳而食者的存在。这种对不劳而食者的愤恨,反映了作者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不满和愤怒。

最后,作者通过对现实的思考,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思考。作者通过揭示农民收获少的现实情况,引发了对社会现状的思考。他可能在思考为什么农民们辛苦耕种却收获少,为什么不劳而食者能够存在。这种对现实的思考,使读者也开始思考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合理之处。

总之,这篇赏析围绕作者揭示农民费劲牛车马力辛苦耕种却收获少的现实情况展开。通过对这一现实的揭示,作者表达了对不劳而食者的愤恨以及对现实的思考。这篇赏析引发了读者对社会现状的思考,使人们对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合理之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四怨诗》赏析详情»

金朝诗人曹邺的照片
曹邺

曹邺(约816~875),字业之,一作邺之,桂州(今广西桂林阳朔)人,是晚唐时期的诗人。他与刘驾、聂夷中、于濆、邵谒、苏拯齐名,但曹邺的才华最为出众。

曹邺曾担任过吏部郎中、洋州刺史、祠部郎中等职务。他在吏部郎中任职期间,负责管理官员的选拔和考核工作,展现了出色的才能和能力。后来,他被任命为洋州刺史,负责管理和治理该地区的政务。在这个职位上,他积极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曹邺的诗才被广泛赞誉,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含蓄而蕴含深意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人们的生活情景。他的诗作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他对世界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曹邺的生平和死亡的具体细节目前无法得知,但他的诗作流传至今,成为了晚唐诗坛的瑰宝。他的才华和成就使他被后人称为晚唐诗坛的佼佼者,他的诗作对后世的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猜您喜欢

巴丘书事

宋代 陈与义

三分书里识巴丘,临老避胡初一游。
晚木声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阳楼。
四年风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乱洲。
未必上流须鲁肃,腐儒空白九分头。

贞元十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药花

唐代 吕温

绿原青垄渐成尘,汲井开园日日新。
四月带花移芍药,不知忧国是何人。

夜思中原

宋代 刘过

中原邈邈路何长,文物衣冠天一方。
独有孤臣挥血泪,更无奇杰叫天阊。
关河夜月冰霜重,宫殿春风草木荒。
犹耿孤忠思报主,插天剑气夜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