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二首·其一》原文赏析

  • zhú
    zhī
    èr
    shǒu
    ·
  • [
    táng
    dài
    ]
    liú
  • yáng
    liǔ
    qīng
    qīng
    jiāng
    shuǐ
    píng
    wén
    láng
    jiāng
    shàng
    chàng
    shēng
    (
    chàng
    zuò
    )
  • dōng
    biān
    chū
    西
    biān
    dào
    shì
    qíng
    què
    yǒu
    qíng
    (
    què
    yǒu
    qíng
    zuò
    hái
    yǒu
    qíng
    )

原文: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唱歌 一作:踏歌)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却有晴 一作:还有晴)


相关标签:乐府民歌爱情早教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竹枝词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岸上杨柳青,江中风浪平,忽然江上舟中传来男子的唱歌声。
Just like the sun rising in the east and rain falling in the west. You say it's not a sunny day but it is.

注释:
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又名《竹枝》。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竹枝词: A popular song title in the Yuefu genre. Also known as Zhu Zhi. Originally a folk song from the eastern part of Sichuan Tang Dynasty poet Liu Yuxi created new lyrics based on the folk song mostly depicting love between men and women and the scenery of the Three Gorges and it has been widely circulated. Later poets often used Zhu Zhi Ci as the title to write about love and local customs. Its form is a seven-character quatrain.

晴:与“情”谐音。《全唐诗》:也写作“情”。
晴: Homophonic with qing (meaning love or affection). Quan Tang Shi: can also be written as qing (meaning love or affection). 《竹枝词二首·其一》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二

杨柳垂翠,江水平静清澈。在这美好的环境中,少女突然听到了她心上人的歌声,从江边传来。他一边朝着江边走来,一边唱着歌,他是不是对自己也有些意思呢?少女并不清楚。

因此她想到:这个人有点像黄梅时节晴雨不定的天气,说它是晴天,西边还下着雨;说它是雨天,东边又出现太阳。是晴是雨,真令人难以捉摸。 《竹枝词二首·其一》译文二详情»

创作背景

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在公元822年至824年期间担任夔州刺史的职务。夔州位于今天的重庆市境内,地处长江上游,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和军事要地。

在担任夔州刺史期间,刘禹锡切身体验到了这个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同时也目睹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社会风貌。这些经历和观察,激发了他对于诗歌创作的灵感和热情。

《竹枝词》是刘禹锡在夔州任职期间创作的一组诗歌作品,共有十一首。这些诗歌以竹枝为主题,描绘了夔州的山水风光、人物风情和社会生活。刘禹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将自己对于夔州的热爱和对于人民的关怀融入其中。

这首《竹枝词》展现了刘禹锡对于竹枝的独特感悟和情感表达。他以竹枝为象征,抒发了自己对于夔州山水的喜爱和对于人民的思念之情。通过对竹枝的描绘,他展示了夔州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夔州的深情厚意。

这组《竹枝词》不仅展示了刘禹锡的诗歌才华和艺术造诣,更体现了他对于地方的热爱和对于人民的关怀。这些诗歌作品不仅成为了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也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成为了研究唐代文学和地方文化的重要资料。 《竹枝词二首·其一》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描绘少女内心的微妙感情,是这首《竹枝词》的特色之一。诗中通过描写春日的杨柳和江水,以及少女听到情郎歌声后的心理活动,展现了初恋少女的内心世界。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以起兴手法描写了春江杨柳,引起人的情思。次句“闻郎江上唱歌声”叙述了少女听到情郎歌声后的感受。接下来的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则表达了少女对情郎心意的期待和不安。诗人巧妙地使用了谐音双关的手法,将天气的变化与爱情联系起来,形成了含蓄而美丽的意境。最后两句“道是无晴却有晴,细雨鱼儿出浅洲”成为了后世人们喜爱和引用的佳句。整首诗以清新活泼的语言和民歌气息浓厚的风格,生动地描绘了青年男女的爱情,展示了刘禹锡的才华和对民歌的热爱。 《竹枝词二首·其一》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照片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是中国唐朝时期的文学家和哲学家。他出生于彭城(今徐州),是汉族人,祖籍洛阳。他自称是汉中山靖王的后裔。刘禹锡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刘禹锡是唐代中晚期著名的诗人,被称为“诗豪”。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他的诗作以婉约派为主,风格清新自然,表达了对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在政治上,刘禹锡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然而,他参与的永贞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的历史学家和收藏家周新国先生的考证,刘禹锡在被贬期间写了著名的诗作《汉寿城春望》。

关于刘禹锡的生平和思想,还有许多其他的资料和作品可以进一步了解。

猜您喜欢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唐代 韦应物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寄全椒山中道士

唐代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夕次盱眙县

唐代 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