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一首歌。
振奋:激励,鼓舞。
精神:意志,心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唐敬宗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的时候。与此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回到洛阳。二人在扬州初次相遇时,白居易在宴席上写了一首诗赠送给刘禹锡。刘禹锡则以此诗作为回赠。
刘禹锡从小就喜欢下围棋,并与唐德宗太子的棋待诏王叔文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当太子登基为皇帝后,王叔文成为了宰相,他提拔了刘禹锡担任监察御史。然而,随着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刘禹锡被贬到外地任职。宝历二年,他被召回京城。在冬天途经扬州的时候,他与同样被贬的白居易相遇。白居易在宴席上写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赠送给刘禹锡,表达了对他被贬谪的同情和不平之情。诗中写道:“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在回赠白居易时,写下了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评析主要讨论了刘禹锡的诗作《沉舟》,该诗是刘禹锡在回归洛阳途中与白居易相会时所作。评析指出,诗中的“沉舟”一联突然振起,改变了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而尾联则顺势而下,表达了酬答白居易的意思。诗人通过朋友的关怀和热情,表示要重新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展现了坚韧不拔的意志。整首诗情起伏跌宕,既有沉郁的情感,又有豪放的气势,被评析认为是一首优秀的酬赠诗作。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评析详情»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这句话表达了他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他用“沉舟破釜”来形容自己在政治上的坚持和决心,表示即使遭受贬谪,也不会放弃追求真理和正义的信念。他相信自己的努力和奋斗终将会有回报,就像秦国攻打楚国时,楚国将领项羽在战败后选择了自刎,而刘邦则选择了沉船破釜,最终成功夺取了天下。这句话也暗含着一种哲理,即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历史的车轮不会停止转动,人们应该积极面对变化,迎接新的挑战。
整首诗以豁达的心态和乐观的精神展现了刘禹锡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理解和态度。他通过描写自己的贬谪经历和对战友的悼念,表达了对逝去岁月和人事变迁的感叹和思考。他没有沉溺于自己的不幸遭遇,而是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困境,坚持追求真理和正义。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历史典故的运用和对自己经历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才情和思想深度。这首诗不仅是对自己经历的反思和表达,也是对人生和历史的思考和启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详情»
刘禹锡(772-842)是中国唐朝时期的文学家和哲学家。他出生于彭城(今徐州),是汉族人,祖籍洛阳。他自称是汉中山靖王的后裔。刘禹锡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刘禹锡是唐代中晚期著名的诗人,被称为“诗豪”。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他的诗作以婉约派为主,风格清新自然,表达了对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在政治上,刘禹锡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然而,他参与的永贞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的历史学家和收藏家周新国先生的考证,刘禹锡在被贬期间写了著名的诗作《汉寿城春望》。
关于刘禹锡的生平和思想,还有许多其他的资料和作品可以进一步了解。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谤讥 一作:谤议)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