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注释:
该诗创作于建安十二年(207),这时曹操五十三岁。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年版)。这首诗是曹操所作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四章。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此诗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最后一章。
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寿,长寿。
竟:终结,这里指死亡。
腾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乘云雾升天。
骥(jì):良马,千里马。
伏:趴,卧。
枥(lì):马槽。
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暮年:晚年。
已:停止。
盈缩:指人的寿命长短。盈,满,引申为长。缩,亏,引申为短。
但:仅,只。
养怡:指调养身心,保持身心健康。怡,愉快、和乐。
永:长久。永年:长寿,活得长。
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幸,庆幸。至,极点。最后两句每章都有,应为合乐时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龟虽寿》译文及注释详情»
曹操是东汉末年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公元208年初成功平定了乌桓叛乱,并消灭了袁绍残余势力。在南下征讨荆州和吴国之前,他已经年过五旬,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心生无限感慨。
曹操的这首诗是在他五十三岁时创作的,诗的开头就表达了他内心的感慨。经历了多年的政治斗争和军事征战,曹操深知人生的艰辛和变幻无常。他回首过去,不禁感叹岁月如梭,光阴荏苒。他曾经年少气盛,志向远大,但如今已经步入中年,不禁感叹时光的流逝,人生的短暂。
在平定乌桓叛乱和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曹操的势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扩大。他决定南下征讨荆州和吴国,这是他为了统一中国大业而付出的又一次努力。然而,在这个关键时刻,曹操不禁回想起自己的过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曹操的这首诗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他意识到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相反,他更加坚定地决心继续前行,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而奋斗。这首诗展现了曹操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力,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智慧和胆识。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曹操在成功平定乌桓叛乱和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准备南下征讨荆州和吴国的关键时刻。曹操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感慨,同时展现了他坚定不移的追求和决心。这首诗不仅是曹操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表达。
《龟虽寿》创作背景详情»
福,可得永年”,强调了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性。通过调养身体、保持愉悦的心情,人们可以延年益寿。这种观点在古代是非常先进的,也给人们带来了积极的启示。
最后,诗人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作结,表达了人们在逆境中才能真正认识到坚强的品质。岁寒指的是严寒的冬天,而松柏是常绿的树木,它们在严寒的冬季依然保持着生机。诗人通过这个比喻告诉人们,只有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才能真正展现出坚韧不拔的品质。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能战胜困难,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总的来说,《龟虽寿》是一首富有哲理的抒怀言志之作。诗人通过描绘世间万物的有限性,表达了对生命短促的感慨,但并不悲观。相反,诗人鼓励人们要有积极进取的精神,不断追求理想,建树功业。诗中还强调了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在逆境中展现坚韧品质的重要性。这些思想都给人们带来了积极的启示,让人们更加珍惜生命,追求更美好的未来。
《龟虽寿》赏析详情»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他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曹操是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通兵法,善于诗歌创作,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他的诗歌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展现了他的豪情壮志。他的散文也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被称为建安风骨。著名作家鲁迅评价他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除了文学才华,曹操还擅长书法,尤其擅长章草。唐朝书法家张怀瓘在《书断》中评价他的书法为“妙品”。
曹操于220年正月庚子去世,享年66岁。他的一生为中国历史留下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称为“曹氏文武之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谤讥 一作:谤议)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