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全椒山中道士》原文赏析

  • quán
    jiāo
    shān
    zhōng
    dào
    shì
  • [
    táng
    dài
    ]
    weí
    yìng
  • jīn
    cháo
    jùn
    zhaī
    lěng
    niàn
    shān
    zhōng
  • jiàn
    shù
    jīng
    xīn
    guī
    lái
    zhǔ
    bái
    shí
  • chí
    piáo
    jiǔ
    yuǎn
    weì
    fēng
  • luò
    mǎn
    kōng
    shān
    chù
    xún
    xíng

原文: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相关标签:唐诗三百首怀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今天郡斋里很冷,忽然想起山中隐居的人。
Today it is very cold in the county office and suddenly I think of the hermit in the mountains.
你一定在涧底打柴,回来以后煮些清苦的饭菜。
You must be gathering firewood at the bottom of the stream and after returning cooking some simple meals.
想带着一瓢酒去看你,让你在风雨夜里得到些安慰。
I want to bring a ladle of wine to visit you so that you can find some comfort in the windy and rainy night.
可是秋叶落满空山,什么地方能找到你的行迹?
But autumn leaves cover the empty mountains where can I find your traces?

注释:
寄:寄赠。全椒:今安徽省全椒县,唐属滁州。
寄: To send as a gift. Quanjiao: Quanjiao County in Anhui Province formerly part of Chuzhou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郡斋:滁州刺史衙署的斋舍。山中客:指全椒县西三十里神山上的道士。
郡斋: The study room in the office of the governor of Chuzhou. Mountain guest: Refers to the hermit on the sacred mountain 30 miles west of Quanjiao County.
涧:山间流水的沟。束:捆。荆薪:杂柴。白石:《神仙传》云:“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常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时人故号曰白石先生。”此指山中道士艰苦的修炼生活。
涧: A stream in the mountains. Shu: To tie. Jingxin: Miscellaneous firewood. Baishi: The Biography of Immortals says: Mr. Baishi is a disciple of Zhonghuang and he often cooks Baishi as food. Therefore he lives on Baishi Mountain and people call him Mr. Baishi. This refers to the ascetic life of the hermit in the mountains.
瓢:将干的葫芦挖空,分成两瓣,叫做瓢,用来作盛酒浆的器具。风雨夕:风雨之夜。
瓢: Hollow out a dried gourd and divide it into two halves called piao used as a utensil for holding wine or porridge. Fengyuxi: A night of wind and rain.
空山:空寂的深山。行迹:来去的踪迹。
空山: Empty and quiet deep mountains. Xingji: Traces of coming and going. 《寄全椒山中道士》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或兴元元年(784年)的秋天。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唐玄宗被迫逃亡到蜀地。而韦应物则立志要通过读书来为国家做出贡献。他成功考中进士,后来担任了洛阳丞的官职。然而,由于一些原因,他被迫辞去了这个职位,随后又被任命为滁州刺史。

正是在他担任滁州刺史期间,他创作了这首诗。这个时期正值唐朝国家局势相对稳定,韦应物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从事文学创作。滁州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地方,这里的山水景色和人文氛围都给了韦应物很多灵感。他在这个职位上的工作经历和生活体验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这首诗可能是韦应物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一次游山玩水之后的创作。他可能在山间小溪边或者古寺庙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也可能在与当地百姓交流中感受到了他们的淳朴和善良。这些感受和体验都融入了他的诗中,使得这首诗充满了自然的美和人情的温暖。

总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唐德宗建中四年或兴元元年的秋天,韦应物担任滁州刺史期间。这个时期的相对稳定和他在滁州的工作经历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得这首诗充满了自然的美和人情的温暖。 《寄全椒山中道士》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诗中通过描写寒冷的气候和山中道士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老友的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人想送酒去安慰道士,却又因为找不到对方而感到无奈和寂寞。整首诗以平淡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情感的跳荡与反复,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鸣。诗中的形象思维运用巧妙,使人感受到了诗人情感的深挚和空阔。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寂寞的感受,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寄全椒山中道士》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韦应物的照片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是中国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出生在长安(今陕西西安),是汉族。他的诗集有10卷本的《韦江州集》、两卷本的《韦苏州诗集》以及10卷本的《韦苏州集》。除了诗歌之外,他的散文作品只有一篇流传至今。

韦应物因曾担任苏州刺史而被世人称为“韦苏州”。他的诗风以恬淡高远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他的诗作常常展现出深邃的意境和细腻的情感,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受。

韦应物的诗作多以山水、花鸟、田园等自然景物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出大自然的美丽和宏伟。他的诗作也常常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倡导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尽管韦应物的散文作品只有一篇流传下来,但这篇散文《与高适旧集》却展现出他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写作风格。这篇散文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友情和离别的思考,表达了对过去友人的怀念和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韦应物的生平和死亡的具体细节目前无法得知,但他的诗作和散文作品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赏,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猜您喜欢

夕次盱眙县

唐代 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长安遇冯著

唐代 韦应物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简卢陟

唐代 韦应物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