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色》原文赏析

  • [
    sòng
    dài
    ]
    fàn
    zhòng
    yān
  • feī
    yān
    feī
    yìng
    lóu
    tái
  • bái
    niǎo
    diǎn
    cán
    yáng
    hái
    zhào
    kaī
  • kěn
    suí
    fāng
    cǎo
    xiē
    zhú
    yuǎn
    fān
    lái
  • shuí
    huì
    shān
    gōng
    dēng
    gāo
    zuì
    shǐ
    huí

原文: 非烟亦非雾,幂幂映楼台。
白鸟忽点破,残阳还照开。
肯随芳草歇,疑逐远帆来。
谁会山公意?登高醉始回。


相关标签:写景自然乐观旷达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不是烟,也不是雾,它浓密地笼罩着楼台。白鸟飞来,点破了野色的沉寂;一道斜阳低低地照着,又仿佛一把剑,把它剖开。它怎么愿随着芳草的消歇而寂灭远去?我真怀疑,它正追随着那远远的白帆,渐渐到来。有谁能知道山公的情趣,他天天登高远眺,沉湎野色之中,大醉方归。

注释:野色:野外的景色。
幂幂:浓密状。
歇:消歇,消失。
山公:晋山简,曾镇守襄阳,喜酒,常常出外登山游览,尽醉而归。 《野色》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的醉意中,诗人表达了对野色的赞美和迷恋。他说,谁能理解山公(指范仲淹自己)的心情呢?只有登上高山,醉酒后才能回过神来。这里的“登高醉始回”既是对自然景色的陶醉,也是对诗人自身情感的释放。整首诗通过描绘野色的虚幻与美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追求。



范仲淹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深刻的意境,成功地将看不清楚的野色形象化,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美好和神秘。通过对春日郊行的描写,诗人将野色与自然景观相结合,使其更加生动和具体。同时,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将野色与烟雾、白鸟、残阳等元素相联系,增加了诗歌的层次和韵味。整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表现手法,展现了范仲淹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追求,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悟。

《野色》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范仲淹的照片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他出生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出生地不详。范仲淹在政治上有卓越的才能和声望,曾担任过多个重要职位,如知制诰、参知政事等。他以清廉正直、忠诚聪明而著称,被誉为北宋政治家的楷模。

范仲淹不仅在政治上有成就,他的文学才华也非常出众。他的文学作品以骈文为主,风格独特,语言优美。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岳阳楼记》,这篇文章描绘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范仲淹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和对人生的思考。这篇文章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巅峰之作,对后世文人影响深远。

范仲淹在军事上也有出色的表现。他曾参与北宋对辽国的战争,多次立下战功,被封为武安军节度使。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智慧,为北宋的军事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范仲淹于1052年逝世,享年64岁。他的去世给北宋政治和文化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被人们深深怀念和缅怀。他的一生充满了辛勤努力和奉献精神,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和文化遗产。

猜您喜欢

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

宋代 范仲淹

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花花映浦。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
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悲无欢绪。

咏蚊

宋代 范仲淹

饱去樱桃重,饥来柳絮轻。
但知离此去,不用问前程。

诸暨道中作

宋代 范仲淹

林下提壶招客醉,溪边杜宇劝人归。
可怜白酒青山在,不醉不归多少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