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是谁在楼上吹奏起哀怨的玉笛呢?山前,宽阔的水面被昏暗的云雾遮盖住了。燕子又开始忙碌着做窠。可是,我所思念的人却远隔千里。眼前孤零零的,只有一枝梨花在雨中与我作伴。
修禊的日子快到了,如今正是卖糖的时候。故乡呢,只能在梦中追寻而已。昨夜从江边折回来一枝新柳,虽然不是苏堤上的,也足以令我愁眉不展了。
注释:
暝(míng)云:阴云。
劳劳:遥远。
修禊(xì):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禊,古人在水边举行的祓除不详的仪式。
卖饧(xíng):清明前后卖糖粥。饧,用麦芽或谷芽熬成的饴糖
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鹧鸪天·楼上谁将玉笛吹》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和作者的心境。这首词是在宋朝灭亡后的一个暮春时节创作的。当时,作者身处他乡,看到了一幅景象,引发了他对故国的思念和思考。这种思念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无法抑制,于是作者写下了这首词。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 《鹧鸪天·楼上谁将玉笛吹》创作背景详情»
生硬之感。作者通过描写眼前的景物和自己的情感,将思乡之情真实地表达出来。上片以写景为主,通过描绘春水、暝云和燕子等景物,展现了作者因闻笛声而引起的思乡之情。这些景物的描写都带有一种压抑、低沉的感觉,与作者内心的思念相呼应。下片则更加直接地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通过提及古代民俗节日和自己在梦中对故乡的思念,作者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深深苦衷。最后,通过折柳的动作,作者将自己的思乡之愁展现得淋漓尽致。整首小令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鹧鸪天·楼上谁将玉笛吹》赏析详情»
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他是六世祖张俊的后裔,张俊是宋朝著名将领。张炎的父亲张枢是“西湖吟社”的重要成员,精通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有交往。
张炎出生于1248年,他的前半生居住在临安,生活优裕。然而,宋朝灭亡后,他的家境逐渐中落,晚年过着漂泊落拓的生活。
张炎是一位重要的词人,他创作了《山中白云词》,共有302首存世。这些词作以山水自然景观为题材,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除了词作,张炎还有另一个重要的贡献,那就是他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这本书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和“骚雅”为主要主张。《词源》对后世的词人和词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炎于1320年去世,享年72岁。他的词作和词论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遗产,对后世的词人和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