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措·清明时节》原文赏析

  • cháo
    zhōng
    cuò
    ·
    qīng
    míng
    shí
    jié
  • [
    sòng
    dài
    ]
    zhāng
    yán
  • qīng
    míng
    shí
    jié
    shēng
    huā
    cháo
    yōng
    tóu
    shā
    fān
    beì
    huā
    lěng
    kàn
    rén
    shēng
    liàn
    tiān
  • yàn
    lián
    yīng
    yún
    chuāng
    jiǔ
    xǐng
    zhé
    zhī
    yáng
    liǔ
    guī
    lái
    chā
    xiàng
    shuí
    jiā

原文: 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
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相关标签:清明节写雨羁旅思乡朝中措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清明时节,雨声响成一片。江水上涨淹没了渡口的沙滩。路旁,雪白的梨花冷冷地看着我走过,仿佛责怪我这个时候还不思故土,而对他乡的山水花木如此痴情苦恋。
只有到那莺啼燕舞的珠帘绣户,云裳雾鬓的琐窗朱阁,在欢歌曼舞中一醉消愁。酒醒时只听得归鸦啼鸣。归去时随手折了一枝杨柳,走到客舍门前,这才恍然醒悟:此处哪有自己的家门!

注释:
渡头(dù tóu):渡口。
翻:却,表示转折。
天涯:远离家乡的异地。
燕帘莺户,云窗雾阁:借指歌楼舞榭。
杨柳:古时清明节有家家户户门上插柳以祛邪的风俗。 《朝中措·清明时节》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该词是一首表达飘泊沦落之悲情的词作。词人通过选取独特的景物和精妙的表达方式,将情愁的主题展现得淋漓尽致。

词的开头,“清明时节”描绘了清明时的大雨,与此同时,词人冒雨寻春,却被大雨所困。这种情景的描写使得平常的词语显得幽默有趣。

接着,“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词人以梨花看人的方式,表达了一种责怪和遭遇的情感。词人冒雨出游,本想通过观潮和赏花来忘却忧愁,然而却遭遇到了梨花的冷漠。这种情感的转变,使得词中的辛酸和悲恨无需言语表达,却能够深深地感受到。

接下来,“燕帘莺户,云窗雾阔,酒醒啼鸦。”词人描述了歌妓舞女的场景,表达了在雨中寻景不成的无奈。词人只能到燕啼莺舞的地方消磨时光,通过醉酒来解千愁。然而,醉乡虽好,却难以久留,醉醒之后,只能看到归鸦的啼鸣,人去楼空。

最后,“折得一枝杨柳”词人在归途中随手折了一枝杨柳,但当他走到住所时才意识到自己没有家门。词人感叹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这表达了天涯游子欲归无处可归的悲哀。一枝无处可插的杨柳,词中充满了悲怨和无奈,幽默中透露出深深的悲伤。

整首词采用了遣愁——增愁的手法,通过几番消愁愁的过程,将情愁的主题表现得深入人心。词人的用笔巧妙自然,使得词中的情感更加真实动人。这首词的赏析让人为之拍案叫绝。 《朝中措·清明时节》赏析详情»

张炎

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他是六世祖张俊的后裔,张俊是宋朝著名将领。张炎的父亲张枢是“西湖吟社”的重要成员,精通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有交往。

张炎出生于1248年,他的前半生居住在临安,生活优裕。然而,宋朝灭亡后,他的家境逐渐中落,晚年过着漂泊落拓的生活。

张炎是一位重要的词人,他创作了《山中白云词》,共有302首存世。这些词作以山水自然景观为题材,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除了词作,张炎还有另一个重要的贡献,那就是他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这本书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和“骚雅”为主要主张。《词源》对后世的词人和词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炎于1320年去世,享年72岁。他的词作和词论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遗产,对后世的词人和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猜您喜欢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南北朝 谢朓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凉州词二首·其二

唐代 王翰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南北朝 谢朓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
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
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