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留别辛稼轩》原文赏析

  • niàn
    jiāo
    ·
    liú
    bié
    xīn
    jià
    xuān
  • [
    sòng
    dài
    ]
    liú
    guò
  • zhī
    yīn
    zhě
    shào
    suàn
    qián
    kūn
    zhù
    shēn
    chù
    zhí
    dài
    gōng
    chéng
    fāng
    kěn
    tuì
    退
    xún
    guī
    duō
    jǐng
    lóu
    qián
    chuī
    hóng
    tíng
    xià
    zhěn
    mián
    qiū
    míng
    xiāng
    shí
    nián
    wǎng
    feì
    xīn
  • shì
    zòu
    míng
    guāng
    shàng
    shū
    beǐ
    jīng
    rén
    zhī
    cōng
    máng
    tiān
    weì
    yíng
    chén
    bái
    zhuī
    huān
    huáng
    jīn
    mǎi
    xiào
    jūn
    weí
    zhǔ
    chú
    jiāng
    shàng
    hào
    rán
    míng
    guī

原文: 知音者少,算乾坤许大,著身何处。直待功成方肯退,何日可寻归路。多景楼前,垂虹亭下,一枕眠秋雨。虚名相误,十年枉费辛苦。
不是奏赋明光,上书北阙,无惊人之语。我自匆忙天未许,赢得衣裾尘土。白璧追欢,黄金买笑,付与君为主。莼鲈江上,浩然明日归去。


相关标签:抒情壮志未酬感慨念奴娇

译文及注释

译文:知音者太少,算算天地之间如此之大,哪里才是我托身之处。我早已下定决心为收复中原建功立业后才肯退隐,但不知何日才到我功成身退的那一天。在这多景楼前,垂虹亭下,卧于床榻,听秋雨淅沥,听着听着也许就睡着了、官位真是误我太深,追求了十年,一切努力都白费了。

我不是没有向朝廷献上辞赋,不是在向朝廷上书献赋时没有惊人之语。可能是我心太急了,皇上只是暂时还没有答应让我做官,所以我现在只落得衣裾上尽是尘土。至于拿出白璧和黄金追欢买笑,都让你担任主角吧,我没法参与了。我像张翰那样产生了莼鲈之思,我决心明天就归隐了。

注释: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湘月”。正体双调一百字,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各十句四仄韵。
许大:这么大。
著身:安身,立身。
垂虹亭:在太湖东侧的吴江垂虹桥上,桥形环若半月,长若垂虹。
虚名:指官位。
明光:汉代宫殿名,后泛指宫殿。此指朝廷。
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之处。此处亦指朝廷。
白璧:白玉璧。
君:您,指辛弃疾。
浩然:不可阻遏、无所留恋的样子。 《念奴娇·留别辛稼轩》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这篇创作背景主要讲述了刘过与辛弃疾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刘过因母病告归时,辛弃疾为了帮助他筹资买船相送的故事。

据《江湖纪闻》的记载,刘过与辛弃疾是莫逆之交,两人情同手足,互相倾诉心事。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左右,刘过因母亲生病,不得不告别辛弃疾,回家照顾母亲。然而,刘过的囊中却十分羞涩,无法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买船回家。

得知刘过的困境后,辛弃疾深感他的困难和无奈,决定帮助他。辛弃疾毫不犹豫地买下一艘船,并筹集了足够的资金,准备将刘过送回家乡。这种知遇之恩让刘过深感感激,他决定以一首词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在这首词中,刘过慷慨激昂地表达了自己的生平志向和报国之心。他感慨自己没有机会为国家做出贡献,无法报效国家,但他仍然怀揣着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他希望能够有机会为国家尽一份力量,为国家的繁荣和安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整个创作背景通过刘过与辛弃疾之间的友谊和辛弃疾的帮助,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互助精神。同时,刘过的感慨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许多有志于报国的人们的无奈和困境。这篇创作背景通过真实的故事,展现了人情世故和社会现实,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念奴娇·留别辛稼轩》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浓厚,表达了词人对时局的不满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奈。



最后两句“何处寻归路,直待功成方肯退”,词人再次表达了自己的心声。他不知道在这个时代,他应该去哪里才能找到自己的归宿,他只能等待自己的功业完成后才能退隐。这种无奈和迷茫的心情,通过这两句简洁有力的表达,使整首词达到了高潮。



整首词以豪放激昂的语言展示了词人的抱负和理想,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通过对自己命运的反思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词人展示了他内心深处的苦闷和痛楚。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共鸣。 《念奴娇·留别辛稼轩》赏析详情»

金朝诗人刘过的照片
刘过

刘过(1154~1206)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他出生在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在庐陵(今江西吉安)长大。他去世于江苏昆山,现在他的墓仍然存在。

刘过四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中选,因此他流落江湖,一直过着平凡的生活。尽管如此,他的才华得到了陆游和辛弃疾的赏识,他也与陈亮、岳珂交好。他的词风与辛弃疾相似,表达了对金朝的抗争和追求自由的豪情壮志。他与刘克庄、刘辰翁一起被称为“辛派三刘”,也与刘仙伦一起被称为“庐陵二布衣”。他的作品有《龙洲集》和《龙洲词》。

猜您喜欢

忆少年·别历下

宋代 晁补之

无穷官柳,无情画舸,无根行客。南山尚相送,只高城人隔。
罨画园林溪绀碧。算重来、尽成陈迹。刘郎鬓如此,况桃花颜色。

水龙吟·夜来风雨匆匆

宋代 程垓

夜来风雨匆匆,故园定是花无几。愁多怨极,等闲孤负,一年芳意。柳困桃慵,杏青梅小,对人容易。算好春长在,好花长见,原只是、人憔悴。
回首池南旧事,恨星星、不堪重记。如今但有,看花老眼,伤时清泪。不怕逢花瘦,只愁怕、老来风味。待繁红乱处,留云借月,也须拚醉。

照镜见白发

唐代 张九龄

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
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