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轻时闻,晚鹊噪庭树。又说今夕天津,西畔重欢遇。蛛丝暗锁红楼,燕子穿帘处。天上、未比人间更情苦。
睡轻时闻(轻轻入睡时听到),晚鹊噪庭树(晚上鹊鸟在庭院的树上嘈杂)。又说今夕天津(又说今夜是天津),西畔重欢遇(在西边重逢喜悦)。蛛丝暗锁红楼(蜘蛛丝暗暗地锁住红楼),燕子穿帘处(燕子穿过窗帘处)。天上、未比人间更情苦(天上的情况,比不上人间更加痛苦)。
秋鬓改(秋天的发鬓改变),妒月姊(妒忌月亮的姐姐),长眉妩(长眉妩媚)。过雨西风(经过雨水和西风),数叶井梧愁舞(数着井边的梧桐树忧愁地舞动)。梦入蓝桥(梦里进入蓝色的桥),几点疏星映朱户(几颗稀疏的星星映照在红色的窗户上)。泪湿沙边凝伫(泪水湿润了沙滩,凝视着)。
注释:秋(一本作“愁”)- 有一本书将“秋”改为“愁”。
《荔枝香近·七夕》译文及注释详情»
(1) 荔枝香近:这是一首词的词牌名。根据《词谱》的记载,这首词的名字来源于唐代的历史记载,当时皇帝在骊山上宴请贵妃过生日,命令小部张乐长在长生殿上演奏一首新曲,这首曲子还没有名字,正好南方进了一批荔枝,于是就以《荔枝香》为名。《碧鸡漫志》中也提到了《荔枝香》和其他指调、大石调有相似之处,但具体哪个是原曲不得而知。根据《荔枝香》的版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柳永在《乐章集》中注明为“歇指调”的七十六字版本,另一种是周邦彦的七十三字版本,也被称为《荔枝香近》。这首词是双调,共有七十六个字,前后两个片段各有七句,四仄韵。
(2) 愁:有一本书中将这个字写作“秋”。
《荔枝香近·七夕》注释详情»
这篇鉴赏文章主要是对一首词进行解读和分析。词的内容围绕七夕神话传说展开,表达了词人对自身孤独和离别的痛苦感受。
文章首先解释了词中的“睡轻”四句,指出词人在七夕晚上小睡时听到喜鹊们的聒噪声,暗示了牛郎织女重聚的喜讯。接着,文章解释了“蛛丝”两句,指出词人所居的小楼角落挂满了蛛网,象征着词人孤独的生活状态。与此相对比的是天上的牛郎织女有鹊桥相会的机会,而词人却永远不能再见到爱人,因此感叹“天上未比人间更情苦”。
接下来,文章解释了“秋鬓改”两句,指出词人因为自己的衰老而产生对嫦娥的嫉妒心理。同时,词人也感叹眼前的秋景和离别之痛带来的愁苦。最后,文章解释了“梦入”三句,指出词人联想到七夕鹊桥会的传说,意识到与爱人相见只能在梦中实现,因此词人在思念之苦中徘徊,泪水不禁涌出。
整篇文章通过解读词中的各句,揭示了词人对自身孤独和离别的痛苦感受,同时也表达了对七夕神话传说的思考和联想。整体而言,这篇鉴赏文章通过分析词的内容和意境,展示了词人的情感和思想,读来感人肺腑。
《荔枝香近·七夕》鉴赏详情»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
吴文英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他的词作数量丰富,风格雅致。他的词集《梦窗词集》存有三百四十余首词,分为四卷本和一卷本。
吴文英的词作以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为主要题材,他的词作被称为“词中李商隐”,显示出他对李商隐的倾慕和受影响。然而,对于吴文英的词作,后世的品评却存在争论。
除了他的词作,关于吴文英的生平和死亡的具体细节目前尚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