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番时事重论,座中共惜斜阳下。
几番:多次
时事:时下的事情
重论:重复讨论
座中:在座的人中间
共惜:共同珍惜
斜阳:夕阳
下:落下
今朝翦柳,东风送客,功名近也。
翦:剪
柳:柳树
东风:春风
送客:送别
功名:功业和名声
近也:即将实现
约住飞花,暂听留燕,更攀情语。
约住:约束住
飞花:飞舞的花朵
暂听:暂时倾听
留燕:停留的燕子
更攀:更进一步
情语:情话
问千牙过阙,一封入奏,忠孝事、都应写。
问:询问
千牙:指笔
过阙:越过纸张的空白处
一封:一封信函
入奏:呈上
忠孝事:忠孝之事
都应写:都应该写下来
闻道兰台清暇。载鸱夷、烟江一舸。
闻道:听说
兰台:指兰台公主
清暇:清闲
载:几
鸱夷:古代的一种船
烟江:指长江
一舸:一艘船
贞元旧曲,如今谁听,惟公和寡。
贞元:唐玄宗时期的年号
旧曲:古老的曲子
如今:现在
谁听:有谁听
惟公和寡:只有公公一个人
儿骑空迎,舜瞳回盼,玉阶前借。
儿:儿子
骑空:空中骑行
迎:迎接
舜瞳:指明亮的眼睛
回盼:回望
玉阶前借:借用玉阶前的景色
便急回暖律,天边海上,正春寒夜。
便急:立即急忙
回暖律:回暖的规律
天边海上:天空和海洋
正春寒夜:正是寒冷的春夜
《水龙吟·送万信州》译文及注释详情»
①翦:亦写作“剪”。翦(jiǎn)是一个汉字,也可以写作“剪”。它是一个动词,表示用剪刀或其他工具将物体切断或割开的动作。在汉字中,翦的左边是“羽”字,表示与羽毛有关,右边是“刀”字,表示与刀有关。
②载:一本作“几”。载(zài)是一个汉字,有多种意思。在这里,它指的是一本书的数量。在古代,人们用“载”来计算书籍的数量,一载相当于十本书。这个用法现在已经不常见了,一般用“本”来表示一本书的数量。
《水龙吟·送万信州》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一首词的主题和情感背景。这首词与《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一样,都是哀叹宋室危亡之作。在公元1235年(端平二年),蒙古灭金后南下侵宋,此后连年兵事不息。词人梦窗于1274年去世,再五年南宋朝灭亡。因此,词人在这首词中表达了对时事的感伤,触景生情,抚事兴悲。这篇创作背景为读者提供了对词人情感和创作动机的理解,使读者更能体会到词中所表达的悲凉和忧伤。 《水龙吟·送万信州》创作背景详情»
《水龙吟》是一首古代词曲,也被称为《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它被收录在《清真集》的“越调”中,而在《梦窗词》中则被归入“无射商”。不同家族的格式有所不同,但一直以苏、辛两家的作品为准。这首词共有一百二个字,前后两部分各有十一句,每句四个仄音,韵脚相同。除了第九句的第一个字是领格外,其他句子的变格不同。结尾句宜采用上一句、下三句的方式,这样能使词曲更加有力。
词曲的题目中提到了“信州”,这是唐代的一个地方,即今天的广信府,位于江西上饶。万氏是信州的统治者,所以词曲的题目用了万任官的驻地来称呼。
上半部分是送别和赠言。“几番”两句表达了多次与朋友聚集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的情景。座中的友人都感叹美好的江山只剩下一半,而由于权臣的错误导致国家陷入了危机。“今朝”三句表达了词人折柳送别的心情,希望朋友能够凭借他人的提拔在仕途上不断上升。“约住”三句中的“飞花”和“留燕”是万信州所爱女子的别称。这里表达了在万信州即将离开信州前往京城的时候,词人为他约来了可爱的女子,希望他们能再见一面,难舍难分。“问千牙”三句中的“千牙”是太守的别称,这里指的是万信州。词人询问万信州,当他进京面见君王时,是否能将民间的忠孝事迹都写进奏章之中。上半部分既表达了对国家事务的叹惜,又提到了万信州的私情,并嘱咐他要注意正事,可见吴万两人的关系非常好。
下半部分表达了词人对时局的悲观感,并为朋友预作退路。“闻道”两句中的“兰台”是御史台的别称。词人建议朋友效法鸱夷子范蠡,趁着御史台工作清闲的机会,勇敢地退隐江湖,以一叶扁舟自在快活为上策。“兰台”与上半部分的“入奏”相呼应,暗示万信州此次入朝是为了担任御史官。御史官本应将民间的疾苦和忠孝事迹反映给君王,然而现在却过着清闲的生活,所以词人建议他早日退隐江湖。“贞元”三句表达了唐代贞观、开元盛世的国家政策和治理之道,现在却没有人能够采纳了。
整首词曲通过对国家事务和朋友私情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时局的忧虑和悲观感,并为朋友预作退路。
《水龙吟·送万信州》鉴赏详情»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
吴文英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他的词作数量丰富,风格雅致。他的词集《梦窗词集》存有三百四十余首词,分为四卷本和一卷本。
吴文英的词作以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为主要题材,他的词作被称为“词中李商隐”,显示出他对李商隐的倾慕和受影响。然而,对于吴文英的词作,后世的品评却存在争论。
除了他的词作,关于吴文英的生平和死亡的具体细节目前尚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