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袅红霏,影高银烛,曾纵夜游浓醉。正锦温琼腻。被燕踏、暖雪惊翻庭砌。马嘶人散后,秋风换、故园梦里。吴霜融晓,陡觉暗动偷春花意。
译文:芳香袅袅,红霞飘逸,照亮高高的银烛,曾经在夜晚畅游醉意之中。正如锦绣般温暖而华丽。被燕子踏过,暖雪惊动庭院的砌石。马嘶声响散去后,秋风吹换,回到故园的梦中。吴地的霜融化在黎明时分,突然感觉到一丝春花的意味。
注释:觉:一本作“顿”,暗:一本作“晴”。
还似。海雾冷仙山,唤觉环儿半睡。浅薄朱唇,娇羞艳色,自伤时背。帘外寒挂澹月,向日秋千地。怀春情不断,犹带相思旧子。
译文:仿佛还是那样。海雾笼罩着冷冷的仙山,唤醒了半睡的环儿。她浅浅的朱唇,娇羞的艳色,自怜地背负着伤痛。帘外挂着淡淡的月光,秋千在阳光下摇摆。怀着对春天的思念,仍然怀念着旧时的相思之情。
注释:冷:一本作“似”。唇:一本作“辱”。帘外寒挂澹月:一本无“寒”字。澹:同“淡”。日:一本作“立”。子:一本作“字”。
《丁香结·夷则商秋日海棠》译文及注释详情»
以下是对给定内容的整理和补充注释:
①觉:一本作“顿”,暗:一本作“晴”。
- 这句话中的“觉”一词在另一本书中被写作“顿”,而“暗”一词在另一本书中被写作“晴”。这可能是因为不同版本的书籍或手抄本中存在差异。
②冷:一本作“似”。
- 这句话中的“冷”一词在另一本书中被写作“似”。这可能是因为不同版本的书籍或手抄本中存在差异。
③唇:一本作“辱”。
- 这句话中的“唇”一词在另一本书中被写作“辱”。这可能是因为不同版本的书籍或手抄本中存在差异。
④帘外寒挂澹月:一本无“寒”字。澹:同“淡”。
- 这句话中的一本书中没有写作“寒”的字眼。而“澹”一词与“淡”具有相同的意思。这可能是因为不同版本的书籍或手抄本中存在差异。
⑤日:一本作“立”。
- 这句话中的“日”一词在另一本书中被写作“立”。这可能是因为不同版本的书籍或手抄本中存在差异。
⑥子:一本作“字”。
- 这句话中的“子”一词在另一本书中被写作“字”。这可能是因为不同版本的书籍或手抄本中存在差异。
《丁香结·夷则商秋日海棠》注释详情»
她的身影和过往的美好时光。“疏篱”两句,继续写现实中的景色。词人说:庭院中的篱笆已经疏松开来,露出了外面的景色。他看到了远处的山峦和流水,仿佛在眼前展现出一幅美丽的画卷。这景色与他内心的感受相呼应,使他更加怀念过去的时光。“疏篱”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内心的疏离和孤寂。“疏篱”与“吴霜”两句呼应,都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疏篱”与“帘外”两句也呼应,都写了词人通过窗户或帘子观看外面景色的情景。
整首词以回忆和幻想为主线,通过描写海棠花和庭院景色,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爱人的思念。词人通过化用李商隐和白居易的诗句,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与古人的诗意相结合,使整首词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同时,词人运用细腻的描写手法,将海棠花和庭院景色与自己的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词人内心的情感起伏和思绪纷繁。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丁香结·夷则商秋日海棠》赏析详情»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
吴文英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他的词作数量丰富,风格雅致。他的词集《梦窗词集》存有三百四十余首词,分为四卷本和一卷本。
吴文英的词作以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为主要题材,他的词作被称为“词中李商隐”,显示出他对李商隐的倾慕和受影响。然而,对于吴文英的词作,后世的品评却存在争论。
除了他的词作,关于吴文英的生平和死亡的具体细节目前尚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