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站在栏杆上,强劲而湿润的海风带着像雾一样的水气迎面扑来,吹得头发飘扬。放声歌唱,歌声冲天,惊得浮云四散。仔细数数那重重青山,蓬莱仙境就在一指之间。像古人王乔一样,带着纱巾在云空中自由地遨游,抬头仰天长啸,直冲向高高的天坛。
注释:殿前欢:曲牌名,小令兼用。又名“小妇孩儿”、“凤将雏”、“凤引雏”、“燕引雏”。
江山第一楼:指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的多景楼,有“江山第一楼”之称。
蓬莱:是传说中海上的仙山,在现实中并不存在。
纱巾岸:纱巾,即头巾。岸,此指露额。把纱巾掀起露出前额,表示态度洒脱。
鹤背骑:骑鹤背,此指骑鹤升仙,是化用“王乔骑鹤”的典故。
天坛:王屋山主峰不天坛,相传为黄帝祈天求雨处,唐代司马祯在此修行得道。
《殿前欢·拍栏杆》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首曲子的创作时间已经无法考证。乔吉是一位旅行者,他游历过许多地方。这首《殿前欢·登江山第一楼》是他在登上一座名为江山第一楼的景楼时创作的。然而,作者并不是特别关注这座楼的描写,而是借着登临之举来展示自己内心世界的情感。 《殿前欢·拍栏杆》创作背景详情»
,他才会选择直上天坛,寻求超脱和解脱。这种直上天坛的行为,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整首诗以描绘作者的理想和追求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仙境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超脱尘俗、追求自由和理想生活的渴望。同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等,使诗歌更加生动有力。整体而言,这首诗赋予了读者一种超脱尘俗、追求理想的力量和勇气。 《殿前欢·拍栏杆》赏析详情»
乔吉(约1280~1345),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是元代的杂剧家。他出生于太原(今属山西),一生中怀才不遇,但他倾注了自己的精力来创作散曲和杂剧。
乔吉的杂剧作品散见于《元曲选》、《古名家杂剧》、《柳枝集》等文集中。他的散曲作品据《全元散曲》所辑存,包括小令200余首和套曲11首。目前还有一些抄本保存下来,如《文湖州集词》1卷、李开先辑《乔梦符小令》1卷,以及任讷编辑的《散曲丛刊》中的《梦符散曲》。
乔吉的创作才华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展现,他的散曲和杂剧作品在元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然而,他的一生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和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