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在冬天之前和之后,我转遍了几个村庄,踏遍了溪南溪北,双脚都沾满了霜。我爬上了孤山,在梅树丛中上下寻觅,却未见到梅花的踪迹。我沮丧地站在山顶,忽然一阵寒风吹来,带来了一阵幽香,我不知道它从哪里来。我突然回头,她竟然就在我身后,那样淡妆素雅,俏然而立。我顿时像遇到了梅花仙子一样,惊讶于她的清丽脱俗,沉醉于她的风华绝代。然而春寒使我从醉梦中醒来,听到凄怨的笛声,我想到春天会过去,梅花也会一片片凋落。此时,淡淡的月色笼罩着黄昏。
注释:双调:宫调的名字;水仙子:曲牌的名字;寻梅:曲题。
两履霜:一双鞋沾满了白霜。
孤山:这里指的是杭州西湖的孤山,位于里湖和外湖之间,又名瀛屿。过去这里有很多梅花,是北宋诗人林逋的隐居之地,被称为“梅妻鹤子”。
缟袂(gǎomèi):用白绢做的衣袖。缟指的是白色的绢。绡(xiāo)裳:用生丝织成的薄绸做的下衣。这里将梅花拟人化,将其比作穿着白色绢衣和薄绸裙的美女,圣洁而飘逸。
“酒醒”句:指因为寒气侵袭而从醉梦中惊醒。
淡月昏黄:月色朦胧,空气中弥漫着梅花的幽香。
《水仙子·寻梅》译文及注释详情»
乔吉是一个生活在贫困中的艺术家,他的一生都没有取得过显著的成就。他的作品充满了消极厌世的情绪,反映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生活的失望。这首曲子正是他内心世界的一种折射。
乔吉的生活一直都很艰难,他没有得到过任何的机会和支持。他的经济状况一直都很困窘,生活在贫困线上。这种贫困的生活让他对现实充满了不满和失望,他看到了社会的不公和人们的冷漠。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这些现象的批判和愤怒。
乔吉的作品中也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声音。他通过音乐来宣泄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这首曲子是他内心世界的一种折射,是他对生活的一种诉说。在这首曲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孤独、无助和对未来的迷茫。他的音乐充满了悲伤和忧郁,让人们感受到他内心的痛苦和苦闷。
尽管乔吉的一生并不成功,但他的作品却能够触动人们的心灵。他的音乐传达了一种深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引起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他的作品虽然充满了消极情绪,但却能够唤起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反思。
乔吉的创作背景是他贫困的生活和对现实的不满。他的作品是他内心世界的一种折射,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痛苦和苦闷。尽管他的一生并不成功,但他的音乐却能够触动人们的心灵,引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他的作品是一种对现实的批判和对未来的迷茫,也是他对生活的一种诉说。
《水仙子·寻梅》创作背景详情»
作者却与梅花相逢了。这里的“缟袂绡裳”形容梅花的婀娜多姿,给人一种美好的感觉。这种突如其来的相遇,让人感到意外的喜悦,仿佛是众里寻他千百度,终于在冷风中找到了心中的梅花。
然而,接下来的情节却让人感到意外和失望。冷风彻骨,骤然酒醒,凄婉的笛声令人断肠。朦胧的月色将梅花消溶,让人感到一种无奈和悲伤。这里的冷风和月色,可以理解为现实的残酷和不可抗拒的力量,将理想中的梅花消失殆尽。
最后,诗人运用了三个典故来描写梅花的神韵,进一步凸显了梅花的高洁和纯净。这些典故也带出了诗人对理想难以实现的感叹和忧伤。整篇诗歌情感起伏回环,情节曲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复杂的心曲,同时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复杂现实。
综上所述,《水仙子·寻梅》这首诗歌通过描写寻梅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格和理想的执着追求。诗中的梅花可以理解为高洁品性的象征,作者通过寻梅的艰辛和喜悦,以及冷风和月色的消溶,展现了理想难以实现的困境和忧伤。整首诗歌情感丰富,意境深远,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义。
《水仙子·寻梅》赏析详情»
乔吉(约1280~1345),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是元代的杂剧家。他出生于太原(今属山西),一生中怀才不遇,但他倾注了自己的精力来创作散曲和杂剧。
乔吉的杂剧作品散见于《元曲选》、《古名家杂剧》、《柳枝集》等文集中。他的散曲作品据《全元散曲》所辑存,包括小令200余首和套曲11首。目前还有一些抄本保存下来,如《文湖州集词》1卷、李开先辑《乔梦符小令》1卷,以及任讷编辑的《散曲丛刊》中的《梦符散曲》。
乔吉的创作才华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展现,他的散曲和杂剧作品在元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然而,他的一生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和赏识。